洽談電話
400-6060-805
昆山墻體廣告 最近,一段理發師火鉗燙發的視頻火了,視頻的主角是74歲的理發師王維美大爺。
一把燒紅的火鉗,在水中浸一下,然后在頭發上翻騰。隨同著“哧……哧……”的響聲和焦糊味,頭發冒出一縷縷白煙……這不是上刑,而是上世紀80年代以前很盛行的一種燙發方式——“打火夾”。
在綿陽市三臺縣金石鎮,74歲的王維美大爺還據守著這門傳統手藝,生意依然紅火,前來“打火夾”燙發的人紛至沓來。讓老人有所擔憂的是,這門技術,無人繼承,行將消逝。
小鎮理發店 顧客排隊“打火夾”
在三臺縣金石鎮上,一間沒有店名的理發店顯得很不起眼。
走進理發店,木椅子木桌子,屋角一根竹竿上掛著一排洗頭的毛巾,門口長條木椅上,依次坐著等候理發的顧客。里面的場景使人覺得光陰又回到了上世紀80年代。店主王維美和丁云珍夫妻倆一邊忙著理發,一邊忙著招呼正在等候的顧客。
這時,81歲的楊素珍婆婆走進理發店。“美師,我跑了三趟了,我今天要打火夾哦!”“要得,打嘛!”
10多分鐘后,理完頭發邊角后,“打火夾”燙發就要開端了。
“火鉗燒好沒有?”“燒紅了,要得了!”只見丁云珍從屋子門前爐子里拿出一把燒紅的鴨嘴形鐵鉗,王維美往水桶里先略微浸水降溫后,一手拿火鉗,一手拿梳子,雙手純熟地在顧客頭發上翻騰,頓時,頭發上冒出縷縷青煙并伴著一股焦糊味。記者問到“你動作這么快,不當心燙傷顧客耳朵和頭皮怎樣辦。”王師傅笑著答復“不會的,我燙了幾十年,歷來沒有出過事,連我本人都沒被燙傷過。”
王師傅引見,火鉗燙發要控制火鉗的溫度,雙手配合要敏捷,溫度高了,動作慢了就要將頭發燒斷,如溫度低了,又燙不出適宜的發卷。為堅持鐵鉗的溫度,丁云珍不時將燒紅的鐵鉗遞給王師傅交流運用。
如此幾個來回,再停止修剪、洗頭、吹干,最后抹上頭油便大功告成了。
說起為何選擇這種古老的方式理發,楊素珍引見,“打火夾”燙發不用化學藥水,對人體無害, 頭型燙好后,至少要管兩三個月才會恢復,早上起床后,用手一抹就成型了。她引見,王師傅燙發,又理又洗才收4元錢,既便當又實惠,左近鄉鎮大老遠都有人過來燙發。 他的擔憂 手藝無人繼承王維美通知成都商報記者,他17歲時和哥哥王維布一同學習理發技藝,哥哥1959年從江油鋼鐵廠援助大煉鋼回來后,在綿陽平政橋國營理發店當學徒, 學藝從燒水、洗頭開端。“我在中江大西街一家國營理發店學的。”
1977年,兄弟倆各自由鎮上開了一家理發店,門對門,生意都不錯。3年前,哥哥王維布逝世,如今鎮上用火鉗燙發的只剩下他一家了。
隨同著各種燙發技術興起,往常在城市里,“打火夾”曾經早沒有市場了。 據引見,他的兒子有工作,不愿意學這門技術,他終身帶了3個徒弟,“都嫌熏人辛勞又掙不了幾錢,做了一段時間就去放棄了,進來打工去了。”
目前會做“打火夾”鴨嘴形鐵鉗的老鐵匠也沒人了,王維美如今只剩下3對鐵鉗,用壞就沒有了。如今他年歲大了,也干不了幾年,他獨一擔憂的是手藝無人繼承。 讓他感到欣喜的是,當地文化站的人曾經找過他,希望將這一門技藝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孫媳婦說對這個還有點興味,我準備把技術傳給她。
新美廣告公司:http://www.zzkailai.com/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