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冬天才有的候鳥赤膀鴨,如今夏天在岷江河畔也能拍到了。”8月31日,眉山市青神縣攝影愛好者何剛興奮地在攝影圈中分享這一喜訊。
在傳統候鳥遷徙路線中,地處北緯29度的青神縣岷江河段原本僅是遷徙的一個節點,但近兩年來,越來越多的候鳥在此停留,繁衍生息。
“這一現象的背后,是一場碧水保衛戰的實踐。”眉山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眉山堅持河湖渠系生態維護和工農業污水生態治理,提升全域水環境質量,為魚蝦歸來和候鳥駐足打下堅實生態基礎。
為河湖渠系再造生態屏障
“這是米蝦,那是鯽魚……”8月30日,家住眉山市彭山區謝家街道謝家場社區的張光年指著躍出水面的魚蝦,對年幼的孫子說道。
毛河是流經謝家街道的主要河流。過去,由于該街道的企業和畜禽養殖場排污不達標,導致毛河污染嚴重,河里的魚蝦消失殆盡。
2017年以來,彭山區大力開展水環境治理,不僅在謝家場社區毛河段建起1280多平方米生態浮島,還在水底栽植8400多平方米沉水植物,通過生態辦法治理污染,曾經的污染之河變成魚蝦聚集的清澈之流。
在青神縣,生態屏障改變河流水質的故事也在上演。
受畜禽養殖業影響,青神縣過去水環境質量堪憂。2018年以來,青神縣采用“竹林+綠植”形式,圍繞全縣河湖渠系建起數千畝的竹林濕地公園,極大改善流入岷江的水質。
水質變好,引來候鳥筑巢。據不完全統計,近4年來,青神縣發現的鳥類從最初的100余種增加至140余種,每年新發現的鳥類幾乎全是外遷而來的候鳥。
“從毛河魚蝦回歸到青神縣候鳥成群,背后是河湖渠系治理的生態堅持。”眉山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說,近年來,該市創新辦法,在全市河湖渠系中累計建起153個生態濕地(生態節點),1.2萬畝生態廊道和數萬平方米生態浮島,充分利用水中植物根系吸收污染物,凈化水體,從而為全市水域構筑起一道生態屏障。
水環境質量的提升極大地增加水生生物數量。截至目前,眉山全市淡水水生生物已達369種,較5年前實現大幅提升。
建生態濕地提升整改實效
8月31日,眉山市甘眉工業園區生態環境局局長劉琳來到園區人工濕地。近兩年來,每隔一段時間到園區檢查濕地運行情況,已成為這位環保干部常態。
眉山市甘眉工業園區內,落戶有通威高晶硅太陽能電池智能工廠等企業。過去由于有效治污手段缺乏,園區企業排放的污水常有不達標情況。
2017年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向四川省反饋督察情況時指出,位于岷江中游的眉山市境內岷江干流及支流斷面2016年水質達標率僅12.5%,V類水質占比26.9%,劣V類水質占比42.3%,水環境形勢十分嚴峻。
為盡快破解這一難題,形成水環境治理長效機制,眉山狠抓污水源頭治理,上馬了一大批污水處理設備。“我們還在工廠和農村廣泛建設人工生態濕地,通過濕地植物涵養吸收等方法,凈化水體。”眉山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說。
除上馬傳統治污工程,甘眉工業園區還建起占地50畝的人工濕地,采用“多級人工濕地+氧化塘”處理污水,每天可以凈化污水1萬噸;水流經人工濕地再凈化后,尾水可直接用于城市綠化和建筑施工。
不止甘眉工業園區。近年來,眉山市在污水處理廠末端,按照1噸污水配套10平方米人工生態濕地原則建設濕地,先后建起1000余畝配套人工濕地;同時推進全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起22.1萬座以人工濕地池為主的農村污水處理設施,讓全市80%行政村實現生活污水有效治理。
目前,眉山市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納入國考的3個斷面水質優良率和納入市考的7個斷面水質優良率均達100%。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