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手繪墻體廣告 未來參加高校自主招生,有沒有參加過暑期課程可能是個重要因素——就像國外大學向高中生開放夏校一樣,今年暑假,包括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在內的上海高校,都在嘗試向部分高中學校的高一學生開放暑期課程,讓他們自由選擇感興趣的課程,進而尋找自己未來的專業方向。
今年的高校自主招生首次安排在高考之后,這也意味著,大學要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自主招生選拔。招生考試制度不斷推進,顯然催促著高校不斷調整人才培養和選拔方式,針對中學生開放的暑期課程,就是大學了解未來考生的一種有效途徑。而對于高中生來說,通過參加暑期課程來向心儀的大學展示自己的能力,也將成為高考前一種必需的選擇。
讓中學生及早了解自己的學業興趣
高校過去也開放暑期課程,但基本上都是針對學業特別優秀的高二學生。有些高校甚至為這些高二學生度身定制課程,并和自主招生掛鉤。但今年的暑期課程與招生并無直接關系,這也是幾所高校只針對高一學生開放選課的原因。
上海和浙江的高考改革試點方案,將于2017年實施。此前,2016年高考就將取消一本和二本的錄取分隔線。“未來,興趣將成為學生填報高考志愿時選擇學校乃至選擇自己人生的唯一理由,大學開放校園,讓學生及早地了解自己包括了解大學本身,就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某高校一位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事實上,海外高校針對高中生開放暑期學校,早已是一種傳統。讓那些優秀并且有學業興趣的高中生提早獲得大學里學習生活的體驗,這也是大學和學生之間增加了解的一個必經的過程。
據了解,上海部分高中的學生將在為期一個月左右的過程中,完成不超過5門大學課程,這些課程是首次針對中學生開放,課程結束時選課學生將參加考試。部分高校還將學生的選修成績納入學校的學分系統。
數百門課程給20%學有余力的學生更多機會
目前,復旦大學暑期開放的100多門課程,都有中學生選課;上海交通大學向10多所中學開放了科技課程和實驗課堂;華東師范大學人文社科類課程成為中學生的熱門選擇;而華東理工大學的暑期實驗課程也向部分中學生開放。
“今年我們只向部分中學的高一學生開放暑期課程,希望未來能有更大范圍的學生來選修。”華東師范大學副校長郭為祿教授告訴記者,不論是高中還是大學,學生個體的學習能力和選擇能力都有很大的差異,但現在所有的培養方案都是按照學生的平均水平來制定的,課程的難度系數以及內容的拓展程度都是一個大致的“公約數”,這對一些學有余力的學生來說并不適合。
復旦大學教務處王穎稱,調查發現高中有20%左右的學生學有余力,而且不少中學在高二其實已經完成了中學的教學內容,高三時間大部分都花在刷題上。與其這樣,還不如讓他們盡早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大學課程,盡早發現自己的學習興趣。
為大學先修課程和綜合素質評價探路
“暑期課程將為未來大學先修課程的設立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內容的拓展,提供參考依據。”有關高校的負責人說,一旦條件成熟,將對更多有條件的中學生全面開放暑期大學課程,并且中學生參加暑期課程的學分還將在大學之間實現學分互認。目前在高考制度改革后,學生的綜合評價項目中已經包含了創新和研究性課程,“而那些超越高中階段的學習經歷,也是綜合素質評價的一種”。有關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
今年以來,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參與教育綜合改革試點的高校,已在探索針對中學生的大學先修課程和中學生綜合評價的內容設置。7月16日,清華大學宣布將在今年秋季上線6門大學先修課程供中學生選修,內容包括: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大學物理力學、大學化學和普通生物學。清華大學有關部門負責人稱,這些先修課程的設計團隊中既有來自清華大學數學系、物理系、化學系和生命學院的教學經驗豐富的教授,也有高中的知名教師。
據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如果上海今年試點成功,未來將擴大參與的中學范圍,并且考慮如何將這些課程納入到綜合評價之中。
接受采訪的高校相關負責人更表示,未來時機成熟,將會把正常學期的課程也適當地開放給中學生,尤其是那些專業類的課程,讓學生提早接觸各類專業知識,尋找自己的興趣,并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這些課程也將實現學分互相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