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天門墻體廣告 這是一段普通的路:地處天門最西端,迤邐而行八十余公里,遠離城市的喧鬧和繁華。
這是一個平凡的人:用辛勞和汗水延續路的平安,守護路的暢通,默默無聞。
這是一串不平凡的數字:35載寒暑,穿爛工作鞋200多雙,用壞掃帚近1000把,用執著一步步丈量路的變遷,累計行程30余萬公里,無怨無悔。
他就是市公路管理局楊場公路管理站站長張國祖。30多年來,他以站為家,以路為業,用日復一日的平凡堅守凝聚起感動人心的力量。今年7月,張國祖榮登“中國好人榜”。
平凡守業,堅定理想終不悔
1963年,張國祖出生在一個普通的養路工人家庭。兒時的他,對父親,對養路工,甚至對父輩們手中的工具,懷有一種特殊的好奇。看著一條條道路在父親和工友們的辛勤付出下,變得更加平坦,更加美觀,從此,養路情結就在張國祖心里生了根。
1980年,17歲的張國祖接過了父親手上修路的鐵鎬,成為了趙臺道班的一員。
為了掌握養護技術,他虛心向老工人們學習,切割、挖掘、鑿邊、清底、攤鋪、壓實,每一道工序一絲不茍地完成。同時,他還對每一種機械設備認真研究,熟練掌握使用;對每一樣筑路材料都深入分析其性質特點,以求合理使用。
為了掌握路況,他徒步在路上搜索,對養護段面的每一塊公里碑、每一根百米樁、每一座橋梁、每個涵洞以及沿線設施都做到了如指掌。
刻苦鉆研、勤學好學的工作態度,使張國祖練就了扎實的基本功,他所修補的公路坑槽質量過關,造型美觀,行車順適,經久耐用,得到了單位領導及同事一致肯定。
由于工作出色,1988年他被任命為多寶道班班長,成為全市25個道班班長中最年輕的一個。
大膽創新,爭當養護先鋒
1999年,天門公路系統改革拉開序幕,打破從前的組織格局,創建了天達養護公司,工區編制取消,全市25個養護站撤減為17個,養護工保留檔案工資,推行績效工作制,按勞動情況實行工資浮動。
面對改革難題,已調任楊場管理站站長的張國祖不斷思索:養護站怎么辦?公路養護怎么搞?
頂著壓力,遵循上級公路體制改革的方向,2002年他率先在養護站推行人事任免競爭制,小修保養定額制,工資績效掛鉤制,目標管理合同制等。
打破鐵飯碗,讓能者多勞多得。一時間,他的做法,在養護站內引起軒然大波。有贊同的,有反對的,還有吵鬧的。
怎么辦?是就此放棄,改變工作思路?還是迎難而上,銳意進取?
關鍵時刻,上級部門對他的做法給予肯定和支持,并將他的建議列入公路養護新一輪改革措施之中。
隨后,一項項改革措施在他的工作中相繼得到落實:站內徹底打破檔案工資制,以崗定薪,崗變薪變,站長、記錄員、司機實行崗位路段承包考評獎勵工資,炊事員實行崗位考評獎勵工資,其他人員實行路段分包,百分制工作驗收考評結賬,工作時效及養護質量優劣成為評定干部職工工作好壞的唯一標準。
改革試行僅一年時間,楊場公路管理站就在張國祖帶領下利用最少資金,最少時間將潛楊線35.836公里道路,建成全市第一條冬有綠、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的生態景觀文明路,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全市各養護站全面推廣了張國祖的改革舉措和經驗。
長期工作在一線的張國祖深知養護工人的艱辛與勞累,他不僅關心職工的工作狀況,而且還要時時處處關心他們的生活,想方設法改善職工們的生活條件。
楊場管理站內有一大塊空地常年閑置,張國祖買來蔬菜種子在空地內開荒種菜,貼補職工生活。現在楊場站內四季蔬菜不僅實現自給自足,甚至時有外銷。
他用賣菜換來的錢訂閱報刊雜志,購買象棋、軍棋、羽毛球等文娛用品,先后在站內辦起小閱覽室、小活動室,在房前屋后植樹種花美化站內環境,為過住司機免費提供茶水……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的楊場養護站,站房整潔寬敞,樹木成蔭,鮮花爭艷,給職工們打造了一個溫馨的家園。
無私奉獻,赤子情懷暖人心
以誠待人,將心比心,助人為樂,這是群眾對張國祖的評價。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有一副“熱心腸”,只要有需要,就盡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拖市鎮同一村位于潛楊線的最北端,6米寬的碎石公路是村民進出的唯一通道。交通條件的制約,影響到當地農民生產生活的發展進步,張國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將同一村公路急待升級改造的情況如實向上級進行了反映。
在他的堅持下,一個月內,上級調配物資、機械、人員進駐同一村,不久,一條標準的柏油路出現在了大家面前。
公路重新通車的那天,同一村的村民就像過節一樣打起了腰鼓,放起了鞭炮。
一場特大暴雨致使道路毀壞嚴重。雨停水退后,張國祖立即帶人修補坑槽。由于熬油的油鍋長時間使用,致使鍋底變形,漏油起火,他迅速組織職工滅火。火滅后,才發現自己全身多處燒傷。同事們讓他趕緊到醫院治療,但他想到工作的繁重,就近買了燙傷藥,擦完后繼續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
洪流中,他跳入齊腰深的水中,清理涵洞前的污物;水深路段,他現場指揮交通,將過往學生背過險段;激流中,他勇救落水兒童;茫茫風雪中,他掃雪除冰……張國祖把全部精力奉獻給了工作和服務群眾,對自己的家庭卻始終感到愧疚良多。
全省公路養護模擬檢查在即,張國祖日夜駐守路面維修工地上,而家中借錢購買的十余頭肉牛染病了,妻子催他回家想辦法,可是為了確保迎檢路面的工程質量,他選擇留在工地。模擬檢查結束后,他回家一看,肉牛幾乎損失一半。
“如果把土地比喻成一把琴,那么公路就是琴弦,養路人則是弦上跳動的音符。”張國祖用無私的堅守與奉獻,彈奏出一段動人而美麗的人生樂章:先后多次被授予全市交通系統、全市公路系統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個人、崗位標兵、勞動模范等光榮稱號;所帶領的楊場公路管理站先后被湖北省公路局評為“全省公路系統先進集體”,被天門交通局評為“全市交通系統先進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