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黔江墻體廣告 近日,黔江區馮家街道馬林村的楊紹二夫婦與往常一樣,起了個大早,站在綠樹環繞的自家院壩里,愜意地呼吸著清新空氣。楊紹二說,多年前,由于經濟條件不是很好,有些農戶選擇亂砍濫伐林木來改善家庭現狀,但這種方式往往要付出很高昂的代價,不僅毀了森林,還要負法律責任。這些年就不一樣了,不僅村民的經濟條件、居住條件得到了改善,生態保護意識也普遍提高了。
據了解,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決策,黔江區審時度勢,掀起一場前所未有的環保整治行動。近年來,伴隨著“藍天”、“碧水”、“綠地”、“寧靜”、“田園”五大行動的強勢推進,黔江區開始奏響生態環保工作的最強音……
2013年9月,黔江區被定位為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在功能區域劃分的大前提下,一年多以來,全區究竟發生了哪些變化?
在采訪中,記者曾多次在黑溪鎮勝地社區、水市鄉水市社區等地看到,家家戶戶都用上了沼氣,這種清潔能源不僅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而且讓居民感到省時省力。如今,全區已累計建成了6.5萬口沼氣池,覆蓋了90%以上的農村適宜地區,廣大農村擁有了便捷、廉價的清潔能源,形成了“豬-沼-糧”的生態循環模式。
在黔江城區,煤改氣、工業廢氣治理、控制臟車入城、揚塵污染等也進行得如火如荼。2014年以來,總共實施了商業用戶和居民用戶煤改氣409戶,同時對工業企業也實施了脫硝治理和煤改氣治理;淘汰了一些老舊車輛、黃標車,去年以來,總共淘汰了1321輛。城區空氣質量得到了極大改善,2014年良好天氣達到了330天。
采取多種治理手段,讓空氣質量得到了明顯改善,而大力實施的“綠地行動”,讓全區大地更顯一片綠意。數據顯示,近幾年來,全區通過實施“綠地行動”,水土流失點已恢復植被9800畝,新建蠶桑基地9200畝;建設公益林3萬畝,封山育林1萬畝。現城市人均綠地面積達39.69平方米,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到43.5%,全區森林覆蓋率53.9%,居全市前茅。
與此同時,全區先后落實環保基礎設施建設資金3.6億元,開展“碧水行動”,先后完成了一大批污水處理、醫療廢物處置、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在老城區,對上游畜禽養殖場進行了徹底地關閉;在鄉村,今年共建設了15個鄉鎮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行的有10個;共實施了52個村的環境連片整治項目,已經投用的有20個村;加快了城區的污水治理,新城污水處理廠、青杠污水處理廠主體建設完工,正在實施管網建設,今年能夠正常投用,城區的垃圾處理廠、醫療物品處理廠已經建成投用。
記者在濯水鎮污水處理廠看到,混濁難聞的污水,流經一片梯田似的水生植物后,出口處的水已清澈透明,沒有了刺鼻的氣味。這座污水處理廠每天能夠處理污水1020噸,完全能夠滿足濯水的污水處理。據該鎮城建環保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現在污水處理廠有菖蒲、美人蕉、傘草等四種植物,通過植物過濾的水,已經達到了國家排放標準,現在流到阿蓬江里面的水非常清澈、干凈。
如今,通過實施“藍天”、“碧水”、“綠地”、“寧靜”、“田園”五大行動,全區的生態面貌大為改觀,無論是在城區還是鄉村,到處都充滿了綠色生機,成了“洗肺養心”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