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墻體廣告施工 平陽西部山區的順溪鎮,位于鰲江上游,順江而下,依次是蕭江、水頭等鎮。8月8日,臺風“蘇迪羅”帶來的強降雨,讓這些地方受災嚴重。
今天,雨終于小了一些,一直奔波在抗臺一線的毛信勃終于能松口氣了,不過,緩下來的毛信勃陷入了更大的悲痛中,就在兩天前,在他忙著抗臺轉移群眾時,留在家的妻子、兒子被泥石流吞沒,女兒也受傷嚴重。
毛信勃,他是平陽順溪鎮石柱村村黨支部委員、村委會主任。
女兒枕骨骨折送往溫州救治
毛小玲是毛信勃的妹妹,今天上午10點半,她坐在開往溫州的車子里,身邊躺著毛信勃6歲的女兒。
女兒從泥石流廢墟中被挖出來已經有30多個小時了,精神比昨天好了一點,但因為腦部受到沖擊,經常會嘔吐。“就算是喝水,也會吐出來,不管吃什么,都吐,沒東西吐就干嘔。”毛小玲告訴記者,孩子雖然精神好一點了,但大家還是不敢把母親去世的消息告訴她。
經醫生對孩子的診斷,孩子枕骨骨折,并有全身多處軟組織挫傷。今天水頭的積水一退下去,毛小玲和孩子的另一位親戚,坐上了前往溫州的車子。
“我哥哥已經崩潰了,什么都做不了,太難過了。”毛小玲說,嫂子和侄兒的遺體都在第二天被找到。
村里人評價他是辦實事的人
41歲的毛信勃是順溪鎮石柱村黨支部委員、村委會主任,村里人對他的評價是辦實事的人,村里的辦公樓,以及連通周邊3個村的水泥馬路,都是他牽頭修起來的。
毛信勃自從當上了石柱村主任后,就和在瑞安工作的妻子包愛月分居兩地,一雙兒女跟著妻子生活,兒子11歲,女兒6歲,只要一有時間,毛信勃就趕往瑞安和家人團聚。
當臺風“蘇迪羅”正朝著閩浙沿海逼近的時候,毛信勃接到了指令:要回村參加抗臺。
接到消息后,毛信勃擔心妻子獨自一人帶著一雙兒女在瑞安不放心,妻子覺得丈夫一個人在村里抗臺有危險,一家人就一起到了石柱村。他說,村干部要做的,就是保證全村村民的安全。
8月7日,夫妻結伴回石柱村,回到石柱村的毛信勃和往年一樣,和鎮干部、社區干部一起,挨家挨戶宣傳臺風最新動態,到低洼地帶、地質災害隱患點等危險地帶,給留在那里的居民做思想工作。當時風雨并不大,很多老年人并不愿意轉移,他就反復強調,一遍不行,就跑兩遍、三遍,直到群眾全部愿意轉移為止。
泥石流壓垮的房子里有他的一家
8月8日,“蘇迪羅”帶來的強降雨已經持續了一天一夜,到夜里11點左右,順溪的雨水越來越大,河床水位越漲越高,已經連續十多個小時沒休息的毛信勃又不放心那些家在低洼地帶、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群眾,怕他們在村委會的安置點呆不住,又跑回家去了,就帶著幾位村干部和村民去查看那里人員的轉移情況。
他們出門后沒走多遠,就聽說山洪暴發引發了泥石流,沖垮了4間房子,其中就有毛信勃的家。毛信勃的妻子和一對兒女,以及鄰居的一位孩子都被壓在了泥石流下。
毛信勃發瘋似地跑回家,但因為塌方面積太大,當時又沒有大型的照明和清理工具,毛信勃和村民們只能用雙手一點一點把廢墟扒開,花了一個多小時,聽到女兒微弱的哭泣聲后,才找到女兒的位置,并把女兒救出。
與此同時,順溪鎮的應急小分隊也前來救援,但路上遇到塌方,道路中斷,車輛無法通行,救援隊員只能下車,冒著山洪、泥石流爆發的危險,徒步向石柱村前進。到9日上午6點20分,步行了7個多小時后,第一批小分隊共5名隊員抵達石柱村后,并立即參與救援活動。
救援人員找到了妻兒遺體
9日上午近9點,此時已有救援人員和當地、鄰村村民共四十多人一起挖掘,經過救援人員的搜救,毛信勃的妻子被發現,但此時她已經遇難。毛信勃一下子癱坐在地上,“一個晚上下來,就靠著這口氣撐著,那個時候真的也撐不住了。”中山村村黨支部書記蔡良漲告訴記者。
昨晚,救援人員又找到了毛信勃兒子的遺體。
毛小玲告訴記者說,侄女要送到溫州進行檢查,如果有需要留在溫州住院的話,她會一直陪著侄女,“現在不敢讓她爸爸過來,也不敢和她說媽媽的事情”。毛小玲說,毛信勃這段時間由村干部陪著,先處理妻兒的后事。
今天下午,溫州市康寧醫院心理專家也到了順溪鎮石柱村,希望能給予毛信勃心理上的救助,幫助這位村民的好干部重新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