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墻體廣告策劃 葫蘆絲 金色大廳開放異彩
當文博會展館傳出哏德全的侄子哏從國參展第二天就簽訂了1000支葫蘆絲的訂單音訊之際,云南葫蘆絲也在“世界音樂之都”維也納金色大廳奏響。
“8月9日,葫蘆絲在維也納奏響,帶給歐洲觀眾難以言說的東方神韻之美。當最終一個音符在金色大廳落下時,現場響起了火熱的掌聲。在世界舞臺上,葫蘆絲再次以其悠揚悠揚的樂音征服了聽眾,為云南民族音樂和葫蘆絲藝術編寫新的光輝!”
這是云南曲靖環宇藝術校園興辦人陳興彪發自維也納的一段微信,言外之意洋溢著高興,記者遠在云南也能感遭到他的激動和興奮。據介紹,表演現場能包容1700人的金色大廳濟濟一堂,還有300多名觀眾只能站著傾聽。
陳興彪興辦的校園樂隊——環宇藝術校園葫蘆絲樂團,是應維也納世界音樂家協會約請,赴奧地利、捷克和匈牙利表演訪問的。臨行之前,他還到昆明參與了2015中國葫蘆絲之鄉首屆葫蘆絲大賽。
云南葫蘆絲巴烏學會副會長林永忠通知記者,云南曲靖環宇藝術校園是云南葫蘆絲界的領軍文明公司。一般人認為,只要在德宏、西雙版納等民族區域,葫蘆絲音樂才有廣泛根基,但陳興彪卻在曲靖打造出一方葫蘆絲音樂基地,從中不難看出葫蘆絲音樂文明工業的無窮潛力。
云南曲靖環宇藝術校園于2003年建立,集葫蘆絲、巴烏等器樂研制、出產制造、專賣、藝術訓練和文藝溝通、表演于一體,是曲靖區域僅有當選十大“曲靖市要點文明公司”的民辦校園,建立至今已訓練結業葫蘆絲、巴烏學員近4000余人。
天彝苴卻硯 假勢文博開展迅速
在楚雄展區云南天彝苴卻硯文明開發有限公司的展臺,一個個精巧溫潤的苴卻硯、苴卻石茶盤和香具前,不時有人停步欣賞、詢價、購買。
當年,公司董事長伍元東由于一次偶爾,愛上了永仁苴卻硯,他決然辭去公職,和妻子一同“下海”,做起了苴卻硯工業。通過多年打拼,永仁苴卻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已變成楚雄、永仁乃至云南的一張共同手刺。伍元東主編的《中國苴卻硯古硯圖錄》是中國第一本介紹苴卻硯古硯臺的書本,填補了苴卻硯前史的空白。
展館里伍元東并不在場,公司員工李治兵向記者如數家珍地介紹公司接連參與三屆文博會的狀況。他說,第一屆文博會時,公司以展現、宣傳商品為主,銷量不大;第二屆走高端道路,以賣精品、孤品和單品為主,由于報價高,商場接受度不高;本屆文博會上,公司轉型走大眾道路,開發了實用型“學生硯”,外型美觀,報價從100元到300百元不等,出售狀況極好。公司還開發了苴卻石的衍出商品——茶盤和香具,遭到商場期待。在推行方面,他們選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法,用微信和電商進行推行宣傳,導致大眾重視,作用杰出,商品天天的網絡點擊率成倍增加,如今“線上”和“線下”的出售額已近10萬元。
假勢文博會渠道,再加合理科學的開發運作,云南天彝苴卻硯文明開發有限公司的知名度愈來愈高,公司在永仁、楚雄和昆明開了專賣店,在北京、上海、大連、唐山等地設有出售點,上一年出售額達1200多萬元,本年上半年出售額達485萬元。公司還股動本地200多人從事苴卻硯出產加工。
彝家公社 彝族繡花走出國門
在展區最為顯眼的區域,楚雄彝家公社民族文明開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金永淑把自個的展區打扮得花團錦簇,仿佛是一個精巧的彝族服飾文明博物館。
在上一年的“文博會媒體共享會”上,金永淑以彝族女子的熱心、直爽和真誠講述了“彝家公社”的開展進程,打動了在場聽眾。文博會第二天,“彝家公社”簽訂了一份大單,都市類媒體還作過報導。如今公司出產300多種繡花商品,本屆文博會上,她帶來了家居裝飾、繡花包、繡花壁畫、繡花床上用品等500多件繡花商品,銷量不錯,出售收入5萬余元。
剛建立的前幾年,公司仍是不起眼的民營公司,通過近些年的疾速開展,公司組建了專業的創意團隊研制新商品,現已變成集民族手工藝品研制、規劃制造,彝族服飾、繡花商品的加工、批發、零售,進出口事務為一體的公司。公司還與國家、省、州級非物質文明傳承人有用互動,共同傳承彝族傳統文明,股動本地大眾致富。如今,長時間為公司提供繡品的繡娘達4000多人。
上一年以來,她先后前往意大利、西班牙、法國、印度等國展銷公司出產的繡花商品,讓彝族繡花走向世界,一起也推行絢麗多姿的彝族文明。
金永淑說,如今,做彝族繡花更有決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