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墻體廣告策劃 你可以想象嗎?1億多年前,重慶也曾是恐龍的樂園。今(12)日,參與大足郵亭恐龍足跡調查的重慶市地勘局208地質隊科考人員代輝博士告訴華龍網記者,初步調查發現,當時的大足郵亭至少有兩條恐龍。這些恐龍長什么樣?重慶還發現過哪些恐龍?
昨日,華龍網稿件《重慶大足一處巖壁發現恐龍轉彎行跡 專家稱全球罕見》一經發布,就引起眾多網友關注。網友同時發出不少疑問:為什么轉彎的恐龍行跡這么罕見?轉彎行跡的發現有何意義?留下足跡的是什么恐龍?
帶著網友關心的問題,記者采訪了此次大足恐龍足跡的主要調查單位重慶市地勘局208地質隊的科考人員代輝。代輝從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生態地質學博士畢業,此次與青年古生物學者邢立達一起,前往大足郵亭進行了恐龍足跡調查。
據悉,這些恐龍足跡位于大足區郵亭鎮一條廢棄鐵路邊的一處傾角約60°的巖層面。為什么恐龍足跡會出現在有坡度的巖壁上呢?代輝告訴記者,這是侏羅紀恐龍留下的足跡,距今有1億多年,期間的地質活動造成了巖層的傾斜。
現場發現的恐龍腳印有好幾十個,經過測量,恐龍腳印大的長度在40厘米左右,小的30多厘米。
值得一提的是,現場發現了兩條恐龍行跡。“一條直的,一條轉彎的,兩條恐龍足跡形態不一樣,說明至少是出現過兩條恐龍,都是蜥腳類恐龍。”代輝說,蜥腳類恐龍一般體型較大,有肥碩的身軀,頸長尾長,靠四條粗壯的腿步行,并以植物為食。兩條恐龍是不是同時經過這個地方,目前還不知道。
更有趣的是,恐龍的腳印很有個性。前腳大都呈月牙型,后腳是偏圓形的。代輝說,現場巖層風化得很厲害,目前發現的恐龍腳印深度最深的地方有5厘米。
代輝說,轉彎行跡的發現,對研究恐龍的行為學和運動學能起到很大的幫助,也可以幫助復原當時的古環境。
重慶恐龍化石資源多 綦江龍名氣大
今年熱映的電影《侏羅紀世界》,讓市民對恐龍的生活充滿了好奇。其實,1億多年前的重慶也曾是恐龍繁衍生息的地方。有專家表示,重慶是建立在恐龍脊背上的城市,在侏羅紀時代,重慶可以說是恐龍的樂園。
代輝介紹,重慶的恐龍化石資源較多,在江北、永川、合川、綦江、北碚等20多個區縣,共發現恐龍骨骼化石點100余處,發掘出較完整的恐龍骨骼化石近10具。比較著名的有享譽世界的東方巨龍——合川馬門溪龍,中國迄今所知最完整的肉食性恐龍——上游永川龍。
另外,重慶已命名的恐龍還有“巨型永川龍”、“江北重慶龍”、“神州巴渝龍”,以及今年才命名的“果殼綦江龍”。其中,“果殼綦江龍”由邢立達命名。 除了這些恐龍骨骼化石外,重慶南岸、綦江、永川、大足都發現有恐龍足跡化石。其中,綦江的恐龍足跡化石類型和數量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