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云南墻體廣告策劃 云南網訊(記者 趙崗)在云南怒江的山間,一個肩背挎包、身著迷彩服,腳穿高幫解放膠鞋的年輕人單獨走在探視鄉民的山路上。他,就是怒江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駐通甸鎮東明村的新鄉村建造輔導員羅秀東。
“一顆游子心,滿腔故鄉情”,從28歲到31歲,人生中最值得愛惜與回味的一段黃金歲月,羅秀東是在大山里度過的。
自動回鄉擔任新鄉村輔導員
2008年2月下旬,28歲的羅秀東自動請求回到自已的故鄉——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通甸鎮東明村擔任新鄉村輔導員。
這是羅秀東第2次自動請求下到鄉村擔任輔導 員:2007年,為了豐厚自已的鄉村作業經驗,一起能照料長時間臥病在床的媽媽,他自動請求下到通甸鎮水俸村擔任新鄉村輔導員。在這里,他走村串戶展開民意 調查、安排舉行大眾大會、展開科技訓練、參與通組公路、人畜飲水工程建造、到鎮里縣里爭奪項目爭奪資金。作業之余,再抽暇回到家中看看長時間臥病在床的母 親……
這么的日子,繁忙而又艱苦,卻讓羅秀東體驗到一種無比的快樂和充實。
來到最瘠薄的高寒山村位于通甸鎮西部的東明, 是一個白族、傈僳族、普米族雜居的典型高寒山村,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每年霜期長達5個月之久,和弩弓、箐頭兩個村并列為通甸鎮最遙遠、最艱苦、最落 后的“邊三村”。由于自然條件差,氣候惡劣,基礎設備落后,大眾增收好不容易。2007年全村人均收入只要893元。全村9個小組的187戶農戶796人 中有70多戶300多人自覺以租地或打工等方式遷到通甸,讓正本人員就比較少的小山村顯得更加寂寥和荒蕪……
面臨困難,羅秀東沒有氣餒,他在合作有關部分 共同擬定完成了東明村的長遠經濟展開規劃后。決議依據大眾志愿,憑借國家加大對少數民族扶持和扶貧作業力度的時機,從加強村里的水、電、路等基礎設備入 手,改進鄉民的出產日子條件;加強科技訓練,進步出產科技含量,側重展開種養業。思路明確后,他和村干部走村串戶,屢次舉行鄉民會議,安排大眾展開各項工 程建造。
幫村小改進膳食、學習環境
2008年新年往后,他們更新村里壞多五個多 月的一臺變壓器,安排鄉民更新了大麥、甲民等五個鄉民小組的人畜飲水工程設備,使近百戶鄉民和村小數十名師生的飲水困難疑問得到解決;安排修通了樹巴、核 桃兩個鄉民小組的通組公路。向上級爭奪到13萬片水泥石瓦,建起了村衛生室,在村里展開畜牧技能培植訓,受訓人數300多人次……
在剛進村東明村寄住在村小時,羅秀東看到村小 的師生的日子非常艱苦,常常只能吃點干巴菜和發綠的馬鈴薯。就使用自已外出就事的時機從街上買回肉和新鮮蔬菜給校園師生改進膳食。從200年起,每年“六 一”前,他又從有關部分爭奪一兩千元錢給學生師生安排展開各種文體活動。還從縣體育局要回一副籃球架,安在建造的校園球場里,并在上一年從縣林業局爭奪到 25套桌椅,從而使村小師生的教育學習環境得到極大改進。
鄉民收入多了,他卻身背債款
當看到村里文化日子非常單調時,他又和諧聯系請鎮影片院隊每年守時到村里放幾場影片,并在放影片空隙向鄉民講解各種政策法規常識,此外,他還安排修正了村時的一個大播送,安排老師守時播放新聞,讓鄉民們在田間地頭干活時或空閑之余了解到外界的信息。
在鄉民款留羅秀東留在東明村的三年來,鄉民的收入水平由2007年的893元增加到2010年的1273元。
在東明時期,羅秀東始終一身迷彩服,腳穿膠鞋 處處走村入戶調查清況,一年要穿爛幾雙膠鞋,日記記了十多本。他是白族,為了便利與鄉民溝通,他又學了一口流利的傈僳語,并學會了用彝語和普米作簡單交 流。他將自已的手機號碼向一切鄉民發布,并使用外出就事時侯幫鄉民交一二十元話費或捎點啥東西,有時鄉民忘了給他錢,而他也不說啥,幾年下來,他這么 墊出來的錢有近萬元,而很少有人知道,為了給長時間患病的媽媽治病,他身上還背有不少債款。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