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岳陽墻體廣告 在90后成為畢業生主體的當下,他們選擇就業或創業的城市時,所持的態度和標準也逐漸發生了變化。記者采訪發現,北上廣深等經濟發達城市不再是就業的首選之地,在“互聯網+”時代,二、三線城市就業的機會越來越多,畢業生的選擇也越來越多元。
北上廣深就業吸引力逐漸下降
今年畢業于湖南理工學院的周雨琪,大學學習化學化工專業,畢業后沒有選擇前往廣州找工作。關于就業去向,她表示:“北上廣深那些一線城市雖然經濟發達,但和經濟發展成正比的還有生存壓力和精神壓力。岳陽雖然是二、三線城市,但生活節奏較緩,我打算在家報班考會計證書,幫助父母打理家中的燈飾生意,休整一段時間后會在家鄉或者長沙就業,過自己向往的從容安定的生活”。
在就業去向的問題上,和她有同樣想法的同學不在少數。另一位家住平江的李婷同學說:“臨近畢業,我在岳陽一家證券公司從事前臺咨詢工作。一線城市生活節奏緊張,在家鄉工作,既能照顧到自己的家人,有空也能和三兩好友聚聚,生活一樣很精彩。”
利用互聯網在家鄉創業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也讓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就業選擇日趨多元。湖南理工學院大三學生李可就利用互聯網開起了淘寶店。李可介紹:“哥哥在青島開網店,那里的貨源比較豐富,成本也較低,高三畢業,我在他的幫助下當起了網店店主,今年是第三個年頭了,生意雖然不是很火,但每個月生活費不成問題。”記者從李可那里得知,像他那樣利用互聯網創業的同學并不少。
談及畢業后的發展,李可表示并不想去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就業。他補充道:“我覺得開網店更加自由,門檻不高,并且互聯網給我們提供了很多創業的契機,電商也是一種創業趨勢。相比之下,在大城市工作門檻高,壓力大,并且不一定能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目前我計劃繼續努力經營網店,等到畢業積累了一定資金后,我會在家鄉自主創業,開一個實體服裝店。”
專家建議就業方向應綜合自身條件進行權衡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特別是“互聯網+”時代,二、三線城市的就業機會和選擇也越來越多。
湖南理工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老師劉艷娥認為:“二、三線城市的生活成本相對較低,發展前景和后勁也比較好,就業者通過自己的努力,并借勢城市的創新發展,也能夠擁有一個較好的職業生涯。”她建議,就業者在擇業之前需要對自身的可用性資源、專業特長、職業興趣愛好、性格特點、職業指向城市等作相對冷靜、理性、客觀、全面的權衡,且務必杜絕盲目性和從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