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天門墻體廣告 光伏發電作為一種新能源利用方式,受到國家政策鼓勵,也越來越受到企業和市民的青睞。眼下,在天門,光伏發電不再成為新鮮事。
近期,記者從市供電公司獲悉,今年,該公司已受理光伏并網發電項目4個,并完成首筆光伏發電上網結算工作。與此同時,格潤科技、天明新能源、追日電氣等一批企業早已進軍光伏發電領域,成為先行者。光伏發電,且行且近。
個人電站:困難不少,前景可期
今年5月,天門高新園友誼社區居民夏雨成功將自建個人分布式光伏電站成功并入國家電網,成為我市并網賣電的第一人。
做個“個人電老板”,看起來似乎很愜意,但實際上困難卻不少。
首先是投資回報周期太長。夏雨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目前,國家的標準電價是0.4元/度,對于光伏發電,國家補貼是0.42元/度,湖北省的補貼是0.25元/度。這樣,他每賣出一度電,就能獲得1元多的收益。而他家現在屋頂上太陽能光伏板年發電量為3600度,一年收入約為3600元。當初夏雨購買光伏發電設備投資2.5萬元,回本周期大概需要7年多。
除了成本問題,夏雨還認為,個人光伏發電目前還存在技術門檻,大多數市民并非業內人士,如果沒有專業指導,他們在選購產品、安裝、運行等方面都有局限,后期的維護更是大問題。
此外,供電部門在居民申請并網時有一條要求,即居民需要由小區物業、業主委員會以及相鄰居住業主共同出具“同意安裝太陽能光伏發電板”的簽字及蓋章證明材料,對于居住在商品房的居民而言,這也是一大門檻。
“雖然對多數個人用戶來說,目前建一個屋頂光伏發電站并不劃算?!毕挠暾f,但未來光伏設備價格會進一步降低,轉換效能將大幅提升,補貼等配套政策會不斷完善,從長遠來看,建一個個人光伏發電項目仍是一項不錯的投資。
企業電站:投資主體,熱情高漲
事實上,在我市,企業成為光伏發電的先行者。
2013年4月,我市首個私人電站——天門格潤科技有限公司25千瓦車棚光伏電站投入運行,1小時可發電25度,年均發電量在6萬度左右,所發電用于補充公司廠區生產和照明用電。據悉,這個電站已為企業節約電費30多萬元。
去年8月,追日青山40兆瓦光伏電站項目落戶漁薪鎮青山,項目計劃一期投資1.56億元,主要利用荒坡資源建設20兆瓦的地面光伏發電系統,項目達產后,年均發電量約4000萬度。目前,該項目正在進行基礎建設,預計年內可部分投產。
據了解,今年,我市已簽約或者洽談多個光伏利用項目:通威新能源有限公司擬在沉湖利用水面資源建立漁光一體化基地;東旭集團擬在我市投資建設屋頂分布式發電項目;多寶鎮擬由深圳客商投資建設600畝的光伏農業大棚;洪源天門產業城計劃投資850萬元,在本公司辦公樓屋頂建設25.9千瓦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眼下,企業投向光伏發電領域熱情高漲。
格潤科技公司負責人表示,憑借技術、資金和場地優勢,企業將成為發展這一新能源的主力軍。發展的模式有漁光一體、光伏大棚(車棚)、屋頂(廠房)電站、荒山(荒坡)電站等多種。
如果是企業自用,光伏發電會無疑將為企業省下一大筆電費,但如果并網賣電,則還有一道關口。據記者了解,目前國家對各地建設大型光伏發電站有嚴格的建設指標計劃,沒有拿到指標計劃的或將無法享受到國家政策補貼。因此,在向上爭取支持的同時,必須對產業發展進行統籌規劃。
供電公司:綠色通道,便捷服務
加快發展光伏發電產業,供電部門是最直接的推動者。那么居民實現光伏發電、并網賣電到底有哪些環節?
市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按照國家、省里的政策,對于分布式電源并網業務,該公司已開通了綠色通道,提供便捷服務。
具體上,主要有以下幾步:1、并網申請(家庭申請時需要攜帶戶主身份證及復印件、戶口本、房產證,不是自有私房的還需要物業或業主委員會同意建設的證明材料)。2、接入系統方案答復。受理申請后,供電部門將進行現場查看接入條件,并在20個工作日內答復接入系統方案。3、并網驗收與調試。工程竣工后,工作人員將在受理并網驗收及并網調試申請后的10個工作日內完成并網驗收與調試。4、并網運行。供電部門將與售電者簽署關于購售電、供用電和調度方面的合同,免費提供關口計量表和發電量計量用電能表,經過調試后直接轉入并網運行。
該公司強調,對于并網及后續結算服務,供電部門不收取任何服務費用。如果是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還將免費代業主向政府能源主管部門進行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