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黔江墻體廣告 今年,為彌補農業發展“短板”,加速全區農業產業發展,黔江區將農業作為工業的“第一生產車間”, 加快發展綠色食品產業,保障農產品加工企業原材料供給,推進一二三產業跨界融合發展,助推全區企業健康發展。
據區農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自今年來,全區更加注重數據收集,充分保障產銷對接。篩選一批企業需求量大、發展前景好的產業作為全區重點產業來推進,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原料基地建設工作。強化與企業對接,根據區域定位及產業布局,引導優勢產業向優勢區域集中,推進訂單生產,強化合同管理與合約履行,切實保障雙方利益。
注重基地建設,充分保障原材料需求。圍繞企業原材料需求情況,因地制宜做好產業規劃,全面啟動10萬畝農產品加工企業原材料基地建設,將目標任務細化到片區、鄉鎮、村居、農戶。以石家-鵝池-新華片區為重點,發展地牯牛、食用菌等加工型蔬菜基地2萬畝;以鄰鄂-馬喇片區為重點,發展青蒿等中藥材基地5萬畝;以黑溪-黎水片區為重點發展辣椒、特色雜糧3萬畝;強化產銷環節質量安全監管,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開展品牌申報工作,培育一批區域優勢農產品品牌。
更加注重寬松環境,充分保障政策配套。完善政策,強化爭資引資,力爭規劃一批大型農產品產銷項目納入市區“十三五”規劃,為未來幾年爭資創造條件。加強對街道鎮鄉農業服務中心的業務指導,協調做好土地流轉,全力保障原材料基地建設用地需求。
企業原材料雖說有了充分保證,但技術服務也不可或缺。自今年來,全區創新農業技術培訓、指導、服務機制,全力破解技術瓶頸。整合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項目,強化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加強企業技術指導,提升鄉鎮農技人員技術服務能力,著力培育一批有技術、會經營、懂管理的職業農民隊伍。組建農業技術專家服務團,推廣“點餐式”培訓、“零距離”服務新模式,解決農技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
著力建設好兩個市場。做到抓有形市場建設,完善農產品流通體系。加快農產品批發市場、冷鏈物流中心等專業市場建設,改造提升鄉鎮農貿市場,完善農產品倉儲、冷鏈、物流等設施;鼓勵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主體參加各類展會,積極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其次抓無形市場建設,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繼續實施市級農業信息化示范工程,利用電子商務平臺,制訂政策支持發展農產品直銷、配送、電子商務等新型流通業態,努力實現農產品銷售線下與線上同步發展、互聯互通。
今年,全區農業產業創新發展。目前,已呈現出農業+生態、農業+市場、農業+旅游三種多元發展模式。爭取黔江脆紅李、地牯牛、腎豆等農產品地理標志實現認證。將“大農業”與“大旅游”融合發展,在阿蓬江流域的“一江兩岸”,建設油用牡丹、油菜花等“彩花產業”基地5萬畝,建設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村10個、新增示范農家樂5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