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保山墻體廣告 坐落于大山深處的龍新鄉繞廊村生計環境惡劣, 以糧食生產為主,每到農閑季節,寨里的青壯年農人都要外出務工。今年以來,外出務工農人感到活計少了錢難賺了,怎樣幫助鄉民農閑不閑?該村“三委”在縣扶 貧辦支持下,舉行了2期石斛楓斗加工訓練班,訓練鄉民283人,每人每月加工楓斗能有1000多元的收入,股動700多戶鄉民加工楓斗,拓寬了鄉民的致富 路子。
據了解,龍陵縣有關部分活躍引導務工流,依托 主干工業展開大規模的技術訓練,讓外出務工農人返鄉有活干能賺錢。經過技術訓練,不少返鄉青年農人工把握有關技術,變成用人單位的“香餑餑”。今年上半 年,龍陵縣已舉行石斛楓斗加工、生豬飼養、黃山羊(肉牛)短期育肥等有用生產技術訓練班173期(場),訓練農人1.8萬余人次,96%的參與技術訓練農 民在農產品加工公司、專業合作社、種養業大戶找到了工作崗位。
龍陵縣活躍安排外出務工返鄉農人到經濟興旺地 區攬耕攬種,拓寬增收路子。通常有兩種勞務輸出方式,即村“三委”安排,農人自發組團。全縣每年到外縣攬耕的農人達5000多人,完成勞務收入3000多 萬元,涌現出100多名承包經營土地幾百畝、千余畝,年創產值幾十萬元的致富能手。經過依托鄉鎮和工業園區盤活土地資源,大力發展商貿流轉業,展開以商、 以工養農之路,農企商貿聯系,使農人在危機面前不賦閑、工作保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