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墻體廣告設計 洪學智,1913年2月2日出生于安徽省金寨縣一個貧窮農人家庭,1929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紅四方面軍第十師第二七四團政治處主任、紅四軍政治部主任等職。
抗日戰爭全部迸發后,洪學智先下一任抗日軍政大學第三大隊一支隊支隊長、第四大隊副大隊長。1939年7月,他率第三大隊學員隨抗大總校開赴太行 山抗日前哨,參加了百團大戰和破壞日偽軍大“掃蕩”的戰役。1940年11月,洪學智率抗大總校華中差遣大隊奔赴蘇北抗日前哨。1941年4月,洪學智到 達江蘇鹽城新四軍軍部,任抗大五分校副校長、新四軍鹽城衛戍區司令員。在抗大五分校校長陳毅領導下,洪學智堅持抗大辦學政策,為新四軍培養了大批干部。
1941年9月19日,為加強鹽阜區域當地武裝建造,洪學智被任命為鹽阜軍區司令員。發動群眾,發展壯大當地武裝,是洪學智在鹽阜區域展開武裝奮斗的成功之作,只是一年時刻就發展8個團1個營共5000多人,遭到華中局的特令贊譽。
1942年12月,洪學智代理新四軍三師參謀長。不久,日、偽軍發動了大規模的“掃蕩”。洪學智與師長黃克誠率部隊及當地黨政機關轉移至鹽東, 勝利地破壞了敵人一次次攻擊。在反“掃蕩”奮斗完畢后,洪學智幫忙黃克誠帶領新四軍三師斗膽拔除據點,連戰連捷,克復并擴展了抗日根據地。
1943年3月,洪學智與黃克誠等審時度勢,命所屬八旅二十四團消滅占據于阜寧東北沿海區域的八灘之敵。洪學智親身率師間諜營參戰,日軍守敵大部被殲。
1945年4月下旬,新四軍三師受命占領阜寧。洪學智出奇兵,巧布陣,傾火炮,集強軍,先打散,后攻點,僅用了36個小時,就全殲偽軍4000 多人,發明了新四軍三師城市攻堅戰的典范。隨后,洪學智與黃克誠等率三師部隊力克車橋、淮陰、淮安,使蘇北、蘇中、淮北、淮南解放區連成一片,為攫取抗日 戰爭的最終勝利做出了貢獻。
解放戰爭期間,洪學智歷任東北野戰軍第六縱隊司令員、第四野戰軍四十三軍軍長。新中國成立后,洪學智歷任中國人民志愿軍副司令員、解放軍總后勤部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1955年和1988年,他兩次被頒發大將軍銜。2006年11月20日,洪學智在北京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