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吉安墻體廣告 2001年,永豐縣森林苗圃下崗職工陳福庚租借沿陂鎮枧頭村120畝荒山搞立體種養。經過10多年的歸納開發,舊日的荒山禿嶺已變成了一個集豬、雞、鴨、魚飼養及果樹、無公害蔬菜栽培、沼氣利用于一體的歸納性生態農莊,完成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年出欄商品豬1.2萬多頭,年純收入100多萬元。現在,永豐縣出現這么的生態管理大戶195個。
為激起大眾治山治水的熱心,該縣全面鋪開采購荒山、荒灘、荒地、荒水“四荒”運營權,把管理后的運營使用權延長到50年,并按不一樣年限對開發“四荒”的運營者減免農林特產稅。還將國家水土保持管理、國家生態環境建設歸納管理、國家退耕還林建設項目、天然林維護等一批項目資金會集起來,向社會揭露競標,靠攏生態管理大戶寫入配套資金1000多萬元,占工程總投入的25%。在“四荒”的產權流通與重組上,該縣采取“因地作價、整體出售,優惠轉讓、出資開發,競賽奪標、規劃開展,就近劃撥、限期經化,先治后賣、置換產權”五種形式,讓投資者變成真實的主人,用安穩的產權聯系留住“大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