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民墻廣告發布 記者近日來到濱海新區大港劉崗莊中學時,43歲的科技教師劉月升正在用辦公室改造的“車間”里指導同學們進行發明制作。自2006年他開設全國首個農村學校的科技課到現在,已輔導學生小發明方案數千件,獲得國家專利500余項,并讓這個學校成為全國唯一承擔市級科研項目的農村中學,不少學生成為科技課的受益者,而他自己也獲得天津市“德業雙馨十佳教師”稱號。
作為一所偏遠的農村初中,劉崗莊中學每年只有一半左右的學生能夠升學,其余的全部進入社會。面對現狀,劉月升做了一個決定——“我要開設科技課,培養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以后升學、就業、創業都錯不了!”憑著這個樸素的念頭,劉月升開設了全國第一個農村學校的科技課。
記者看到,這個被譽為“劉崗莊創新搖籃”的“車間”是由一間20平方米左右的辦公室改造的,里面各種制造工具堆得滿滿當當。“剛開課的時候,劉老師經常把自己家的工具拿過來給我們練習,為了購買工具和電子元器件,劉老師每月的工資經常都搭進去了。”一位發明興趣小組的同學說,“劉老師還經常到外面打工賺錢給我們買設備。”
廢品站、小工廠、公路邊、水庫旁,處處都是劉老師的課堂,到工廠觀摩,幫助設備改造;到水庫航拍,勘測生態變化……2010年,劉月升接到市科委《北大港濕地生態定位觀測》項目的研究任務,劉崗莊中學成為全國唯一承擔市級科研項目的農村中學。劉老師還編寫了一套發明類教材《動手與發明》。
如今,劉月升的不少學生成為科技課的受益者,有的將自己的發明轉化為產品,有的畢業后自主創業獲得成功。青年企業家陳金衛——這個當年科技小組的學生,如今在家鄉成功建立起大規模的蕈菌生產基地,年產值達千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