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墻體廣告 按規定申領了食品生產許可證的企業,但還未通過證前檢驗合格,就將大量產品銷售到了市場。這家企業沒有想到,此時該廠的產品一旦銷售到市場,面臨的將會是市場監管部門的重罰。
知情者舉報
未獲許可證副本銷售產品
“一家還沒有完全取得生產許可證的食品企業,已經開始大量生產食品,并銷售到全市各地。”日前,市民吳先生向本報新聞熱線舉報說。
記者隨即從天津市市場監管委食品生產監督處查詢得知,這家企業確實只是獲得了生產許可證的正本。本月6日,監管部門剛剛對該企業生產的香干等產品進行了監督檢驗。而截至目前,由于檢驗結果并沒有出來,所以還未將許可證副本發放給企業。
記者調查
凌晨大量產品
運到市場銷售
根據知情者提供的信息,記者于凌晨1時40分,來到了坐落于靜海縣王口鎮附近的企業大門外。一直等候到2時55分左右,一輛廂式貨車和一輛面包車相繼從院內駛出。記者一路跟隨,發現兩輛車先后駛進了靜海縣最大的食品批發市場——范莊子市場。車上的工人很快將10多箱還冒著熱氣的豆腐碼放到地上。接下來,大量的豆皮和香干也從兩輛車上卸了下來,等待前來拿貨的客戶。4時30分左右,多名駕駛面包車和騎著電動三輪車的客戶來到這里提走了自己的貨品。
隨后,記者以看貨的名義湊到跟前,無論是裝進塑料袋的,還是用白布包裹的豆制品,全部沒有合格證標簽,根本看不到生產廠家、生產日期、保質期等重要信息。詢問起生產日期,一名操著當地口音的男子說:“這都是夜里剛做的。”
市場監管委
視為“無證產品”
禁止市場銷售
“像這樣雖然取得了生產許可證正本,但沒有通過監督部門對產品檢驗后認定合格的廠家,其生產出來的產品,不允許銷售到市場。這期間銷售到市場的產品同樣視為‘無證產品’。”天津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食品生產監督處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
根據《食品安全法》等相關規定,作為食品生產企業,必須要取得生產許可證。具體流程為,市場監管部門在對其相關資質進行審查后,會隨機抽取具有資質的評審人員對該企業的軟硬件、環境進行審查。審查合格后,企業會先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的正本。在取得正本之后,企業只可以組織人員進行少量生產。生產出來的產品是為了進行證前監督檢測,不允許銷售。只有通過檢測產品合格,并獲得了許可證的副本之后,其產品才能銷售到市場。以往的案例中,通過了初期審查取得正證,但因產品檢測不合格,最終被取消許可證的事例在本市并不少見。
截至發稿時,記者從靜海縣市場監管局了解到,執法人員迅速趕到現場后,確實發現了生產的痕跡。目前,執法人員已經對此事展開了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