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墻體廣告價格 法國領事館原址修正效果圖。
昨日,渝中區鳳凰臺附近,法國領事館原址現狀。重慶晨報記者 甘俠義 攝
重慶晨報記者 李晟 報導
在渝中區南紀門鳳凰臺35號,一棟黃色的洋房在秋日的陽光里靜靜矗立,盡管韶光在它身上留下了痕跡,但絲毫無損它的漂亮和共同。這兒即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法國領事館原址所在地。
昨日,渝中區文管所所長徐曉渝介紹,從下月起,現已117歲高齡的法國領事館原址,將正式發動修正。修正作業完結后,將讓這棟中西修建個性完美聯系的老修建從頭勃發舊日的面貌。
外觀完整
但內部老化朽壞嚴峻
順著狹窄的老街走近法國領事館原址,遍布整棟房子的卷拱讓這棟老房子充滿了法蘭西的浪漫風情,而小青瓦搭建而成的歇山式房頂,又讓它帶上了一絲嬌俏的東方顏色。百余年韶光里,這棟老修建一向高雅地矗立在這兒,好像它的地名——鳳凰臺相同,讓人過目不忘。
“不論是在百年前仍是現在的重慶城,兼具法國浪漫與我國俊美的法國領事館,都是這座城市里的美景。”徐曉渝說,盡管外觀保留相對完整,但這棟老房子的內部,現已滿是滄桑。
順著木制階梯一步步登上這棟3樓1底的老房子,韶光給它留下的傷痛隨處可見。曾被租借給個體工商戶作為縫紉車間的老洋房里,堆著很多紡織物,而頂層天棚內則堆滿了拋棄的各種家具雜物。
由于年久失修,洋房的木制欄桿現已呈現了一條條明晰的裂縫,室內的壁爐也被拋棄封堵,小青瓦的房頂也由于久未修補,現已無法徹底抵御雨水,就連老洋房上那一處處帶有西式個性的雕塑,也在歲月的消逝中無可避免地呈現了風化。
聳峙百年
見證重慶近現代史
徐曉渝介紹,1890年,中英《煙臺公約續增專條》把重慶列為互易商貨口岸。
1894年,法國官員到重慶調查建立領事館。1896年2月,清政府與法國議定,答應法國在重慶建立領事館。1896年3月26日,法國駐渝總領事館正式開建,錄用原駐漢口副領事哈士為重慶首任領事。
徐曉渝說,其時的法國駐渝領事館擔任統轄四川、貴州、甘肅、新疆、青海、西藏等區域的交涉、互易商貨和法國僑胞業務。
1898年,法國領事館竣工,自此,這棟風情萬種的老修建,開端擔負起它的歷史使命,見證著重慶的近現代史。
修舊如舊
耗時半年全封閉修正
下個月,法國領事館原址修正作業正式發動,修正將耗時半年,將選用全封閉的修正辦法。
徐曉渝說,為了最大程度地保留這棟老修建的面貌。專家們將選用修舊如舊的辦法,對老修建的每一處“病痛”進行“治療”。
修正專家們將對老修建里殘缺的木質構件逐個進行掛號編號,可以運用的木質構件將在加固后繼續運用,不能再運用的木質構件,也將選用該修建的初始技術手法進行打造。
徐曉渝介紹,修正完結的法國領事館原址,有些將進行重慶對外開放效果的布展,布展完結以后,這棟老洋房將從頭對市民敞開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