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淮安墻體廣告 年末前,樹立村居社會救助信息員和艱難家庭存案準則,加大自動發現和盯梢救助力度, 完成早發現、早救助、早干涉。淮海晚報記者昨天從市民政局得悉,《市政府對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社會救助工作的定見》日前出臺,就施行九大類救助提出輔導意 見,為打造救助“綠色通道”提出清晰方針。
◎九大救助:全方位編織救助網
該《定見》是輔導淮安將來社會救助方面的總綱,在社會救助內容、機制和管理模式上,全面勾勒出淮安對艱難集體的全方位關愛和救助。
擴展低保人群覆蓋面,完成應保盡保。該《定見》提出,將契合條件的,患有精神疾病特別是易肇事(肇禍)精神疾病病人的艱難家庭悉數歸入低保。這是在低保提標擴面上的一大亮點。
工作是民生之本。在工作救助方面,該《定見》提出,對低保家庭中在法定勞作年齡內有勞作能力的成員均處于失業狀況的,采納有針對性的辦法,確保 該家庭最少1人工作;對低保家庭的應屆高校畢業生給予求職補助;對吸納工作救助目標的用人單位,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保險補助、稅收優惠、小額擔保貸款等 工作方針扶持。
在其它救助范疇,該《定見》分類別提出請求,如在特困人員供養上,提出對低保家庭中60歲以上的失能白叟,低保家庭和渙散供養的特困目標中80 周歲以上的白叟以及其他特別艱難老年人,經過政府采購效勞方法供給養老效勞。在醫療救助上,對低保家庭成員因患省定20種嚴重疾病中的惡性腫瘤病人,因經 濟艱難無法入院治療的,民政部門先行給予年度內一次性2000元救助金。在住宅救助方面,該《定見》提出力求到“十三五”期未,人均住宅建筑面積在16平 方米以下的城鎮低保家庭、低收入家庭的住宅根本得到保證等。
◎一門受理:在全市149個城鎮樹立社會救助效勞中心
該《定見》提出,依照“求助有門、門里有人、人人萬能、能解急難”的請求,完善社會救助綜合性效勞渠道建造,全市149個城鎮悉數樹立社會救助效勞中心,完成社會救助“一門受理”。
為表現救助的自動性,該《定見》提出全市一切村居樹立“救急難”專(兼)信息員、樹立艱難群眾存案準則,構成動態監測網絡和群防群助網絡,解決 艱難人群“早發現、早介入、早干涉”問題。村居、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將幫忙開展救助申請引導、艱難家庭排查、公示監督和信息抄送。加大自動發現 和盯梢救助力度,2015年末前,樹立村居社會救助信息員和艱難家庭存案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