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墻體廣告施工 下面種玉米,上面用光伏發電,這是紹興上虞區豐惠鎮鳳鳴村農民唐建峰搞出來的——能發電的立體式菜園。
唐建峰是位電工,光伏發電的念頭始于上一年7月農閑時,那時他正在給一個水庫施工設備光伏發電項目,“光伏發電不花錢就可用電,用不完還可賣給國家電網,多好呀。”
說干就干,他出資近10萬元,在父母居住的房子屋頂上,裝了面積80平方米的光伏發電體系。曩昔,他家一個月的電費最高時要300元,自個發電 后,白日用自產的電,黑夜用峰谷電,一個月最多100多元電費。不僅如此,他每月發電1000千瓦時,余下800千瓦時可賣給國家電網,按照有關鼓舞政策 可獲利約1000元。
嘗到甜頭后,唐建峰想往專業化方向開展,便想到了農田里的設施大棚。他想,不需激烈陽光照耀的蔬菜、菌菇類作物上面能夠用光伏板發電,不僅使用了陽光,也節省綜合使用了土地。
本年7月初,唐建峰在玉米地里搞起了100平方米農業光伏大棚項目。他使用自個的電工技能,設備了一個能讓光伏板120度旋轉的設備,這么光伏 板就可跟著太陽照耀視點的改變而調理朝向。他通知記者,這個小小的旋轉設備,讓他發電效益增加了一倍,“地步的發電裝機容量與家里的相同,相同15千瓦, 但地步的發電量能到達2000千瓦時擺布,并網運行后每月可獲得2000元收益。”
唐建峰算了筆賬:家里和地步的光伏發電體系,他共投入18萬元,每月可收益3000元擺布,5年就可回收本錢,而光伏發電體系壽數有25年。也即是說,5年后,光伏發電發生的收益即是凈利潤了。
唐建峰用光伏發電掘到了搖錢樹,周邊的鄉民聞訊也摩拳擦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