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民墻廣告發布 近年來,國內通用航空工業開展熱潮繼續升溫,陜西具有雄厚的航空工業根底和科技實力,開展通航工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在陜西省、西安市的大力支持下,西 安航空基地成功走出了一條“以飛翔帶商場、以商場拉工業、以工業促開展”的開展途徑,推進了通用航空工業的疾速集聚和開展壯大。
我省通航工業開展疾速打破
在西安航空基地的全力推進下,我省通航全工業鏈已現雛形。航空基地按照工業鏈構建、集群化開展的形式,環繞通航工業鏈進行工業招商,現在入區通航公司達 70余家,具有飛機數量110余架,這些公司散布在通航航空器及零部件制作、通航修理、飛翔訓練、航空會議、機場辦理、航空旅行、通航運營、航空融資、航 空文化、園區根底設施建造等范疇,特別是在通航制作、航空會議、機場辦理、飛翔訓練、航空旅行等范疇已構成了顯著的工業集聚效應。
眼下我省的通航機場網絡也開始構成。航空基地幫忙陜西省發改委編制《陜西省通用航空開展計劃》,計劃到“十三五”完畢在全省建成通用機場37個,構成掩蓋 全省的“王”字型機場網絡。現在已建成蒲城內府機場,橫山機場,并獲得寶雞鳳翔機場的使用權。現在正在活躍籌建西安藍田機場、神木機場、丹鳳機場、秦嶺北 麓起降點和西安應急救援起降點。特別是內府機場建成后運營成效明顯,現在有駐場公司18家,駐場飛機47架,月平均飛翔800余架次。五年來,內府機場共 計飛翔6030小時、43526架次,占西北地區飛翔總量的43%,飛翔量居于全國同類通航機場的前列。
通航大會凝集力氣放飛愿望
“我國世界通用航空大會,是一個凝集力氣、完成愿望的舞臺。”我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董事長林左鳴在2013我國世界通用航空大會開幕式上的一席話,為通航大會的舉行作出了詩意般的詮釋。
我國世界通用航空大會持久會址設在陜西西安,每兩年舉行一次。這一舞臺,招引了塞斯納、龐巴迪、奧地利鉆石、德事隆集團、空客直升機、德國輕型飛機、中俄 直升機等一批通航范疇的世界知名公司來華尋求協作。在全國航展百花齊放的情況下,行將舉行的2015通航大會議位數量到達443個,較上屆添加了47%; 參展飛機數量到達120余架,較上屆添加了20%;參會公司到達近600家,較上屆添加14%……
這些表象無不彰顯出一個激烈的信號——我國通航工業已向全球敞開了共贏的窗口,進入蓬勃開展的戰略機遇期。我國世界通用航空大會的舉行,恰是工業力氣凝集的催化劑,為我國航空工業騰飛之夢樹立了全新風向標。
“西安形式”成效明顯
航空基地在開展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現已構成了通航工業開展的一個獨特形式,即“西安形式”。
西安航空基地管委會主任何亮通知記者,“園區引領”是“西安形式”的要害點。通航工業園根據國務院和國家民航局對于開展通航的政策措施,體系計劃通航工業開展工作,經過構建工業鏈條、拓寬通航商場、建造通航機場、建立展會渠道等方面來引領工業開展,獲得了明顯成效。
“機場先行”是“西安形式”的奠基石。機場是通航工業開展的根底,只有良好的機場飛翔環境才能招引更多公司入駐。航空基地建立通航工業園以后,立即投入資金對內府機場進行改擴建,構成了較好的飛翔環境,招引了大批通航公司入區。
“展會搭臺”是“西安形式”的助推器。經過2015我國世界通用航空大會這一專業展會來宣揚通用航空,招引社會對通用航空的重視,隨后逐漸改變辦會思路,著重建立職業交流渠道,營建通航工業的開展氛圍。
多年來,西安航空基地憑仗“西安形式”,在國內已頗具影響。航空基地作為我國開展航空工業的主要承載渠道,正在以立異的思想、嶄新的姿勢、全新的形式,在通用航空這片沃土上披荊斬棘、疾速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