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哈爾濱墻體廣告制作 精確計算藏品數量,是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簡稱“一普”)作業的主要內容,也是博物館的重要任務。20日,“一普曬家底 黑龍江省博物保藏封誥展”在黑龍江省博物館舉行,不為人知的明清“封誥”初次與冰城觀眾碰頭。一起,依據“龍博”藏品部最新計算數據顯現,到2015年10月19日,黑龍江省博物保藏品計算數量已達627982件,比2009年藏品計算數量108584件翻了近六倍。
這次展覽,內容包含對保藏封誥的普查總況、普查操作流程、普查社會重視狀況,詳細介紹了“一普”展開的規模、請求,普查作業的每個環節。展覽的文物不少是“一普”中的新發現,品種豐厚,具有很高的前史文化價值。通過普查,深化了解了黑龍江省可移動文物的基本狀況,摸清了黑龍江省可移動文物的總量、散布、類型、年代等總體狀況;查清了可移動文物的所有權、使用狀況、人文環境、天然環境等基本信息;查實了維護等級、維護狀況、損壞要素等維護狀況,取得了黑龍江省前史文化遺產資本及現狀的很多根底信息和詳盡數據。
據作業人員介紹,封誥是不為人知的藏品,是明清帝王對五品以上官員及其先代和妻室授予封典的誥命,是博物館各類前史文物藏品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日前,黑龍江省博物館保藏封誥類藏品“一普”作業順利完成,保藏封誥數量達到32套65件, 全滿文封誥6件,蒙文封誥1件,滿文書本28本。其間,一級品共11套11件,二級品件4套9件,三級品17套45件。
黑龍江省博物館副館長李玲表明,在黑龍江省文化廳的領導下,“龍博”已成為保藏、保管、研討和展現黑龍江前史文物、動、植物標本與藝術作品的科研基地。保藏規模包含天然標本、前史文物、藝術品、古籍善本、俄文老檔、外文材料等幾大類,從時刻上分古代和近現代。跟著全國博物館工作的蓬勃發展,黑龍江省博物館的藏品保藏總計已超越62萬件,占全省總數的70%以上。藏品豐厚多樣,類別完全,城市地域特征稠密。往后,“龍博”將連續舉行“一普曬家底——黑龍江省博物館服飾展、潘天壽書畫展、少錢幣展、碑本展、銅器展等”系列“一普”效果展,不斷豐富前史陳設展覽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