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墻體廣告發(fā)布 “親愛的甘總,我是剛取得您贊助的一名研究生,很為您和其他教師的愛心感動!立志努力學習,今后以您為典范!”“甘校長好,您為孩子們送的運動衣已全部送到,真是雪中送炭,咱們代表受助學生萬分謝謝您!”
……
他是省慈悲總會副會長、白發(fā)鼎城建造集團總經理甘
金華,有名的“慈悲阿甘”。在他的
手機里,除了求助信息,就是天南海北發(fā)來的謝謝短信。
20多年來,他從贊助貧窮學生到捐助家園建造,累計捐款近4000萬元。
他的寒衣比冷空氣來得早
10月29日,
湖北下了本年深秋的第一場雪。甘
金華現(xiàn)已把寒衣送到了
鄂州福利院老大家手中。
武昌區(qū)福利院的老大家則在半個月前就收到了棉衣。院長黃莉說,福利院的白叟、院長換了很多,送棉衣的人中不變的是甘
金華。“他氣候一變化就記掛著福利院,年年不變。”
福利院的孤兒胡貝貝,患有下肢高位截癱,總想看看外面的國際。甘
金華得知后,當即為她選擇了一把輪椅。福利院工作人員常推著她到戶部巷、江邊散心,胡貝貝滿心歡喜。
她通知黃院長,盡管自個不能站起來,但仍是感觸到了濃濃的關懷。“我想酬謝甘總,把愛傳遞出去。”現(xiàn)在,胡貝貝有空就陪福利院白叟談天,讓他們不再感到孤單。
從打工者到慈悲家
甘
金華1963年出生在新洲汪集鎮(zhèn)一個農家,上有兩個姐姐。1981年,因交不起20元膏火而停學,到
武漢工地上干活,逐步學會了電器修補。
1985年,甘
金華在中北路開店經營,憑仗過硬技術和誠信踏實,賺得人生第一桶金。1992年,他進軍修建領域,工作逐步風生水起。
1994年的一天,甘
金華回新洲老家探望爸爸媽媽,聽街坊說起同村張詠軍考上中心民族大學,卻因家貧預備拋棄學業(yè),南下打工。甘
金華心頭一緊,這不是自個當年承受的心頭之痛嗎?
甘
金華身上帶了700元,是預備孝敬爸爸媽媽的。他與爸爸媽媽商議,能否先為小張上學救急,爸爸媽媽一口容許。現(xiàn)在,張詠軍已是橋梁規(guī)劃方面的專家,他常說:“幸虧甘大哥當年贊助,永久忘不了那筆救急款!”
甘
金華說,從小家貧,可媽媽常常看到乞丐來,總是想辦法擠出點吃的給他們。媽媽的善行,在他心中播下了行善的種子。
從一人行善到世人拾柴
從贊助那名貧窮學生開端,甘
金華助人為樂的案例不勝枚舉:
2002年,甘
金華得知國家級貧窮縣長陽有不少特困學子因貧棄學后,便決議對他們進行贊助,并堅持每年8月到長陽,給本地的貧窮學子送膏火、生活費,贊助他們上大學,從未中斷;
2008年,為
四川汶川地震災區(qū)孩子們送去價值21萬元的新棉衣;
2011年,為
武漢貧窮大學生捐款60萬元;
湖北英才科技職業(yè)培訓校園里,有個“甘
金華班”,班上40多名學生,每人每年都會收到甘
金華2000元的贊助;
本年5月,在報紙上看到為圓女兒體操夢、6年只吃面條的環(huán)衛(wèi)工侯延衛(wèi)的故事,深受感動,當即捐款5萬元……
在他的影響下,不少兄弟紛繁參加,組成甘
金華“慈悲圈”。他們現(xiàn)已累計向長陽捐助超越160萬元,贊助700余名貧窮大學生。
“在甘總的感召和帶領下,我去長陽,去災區(qū),去福利院,每一次都是精力洗禮。”
湖北博藝正弘建造工程有限
公司董事長葉蕃說,甘總不善言談,但那句“長陽不能不去,那里的貧窮學生還在盼望咱們”深深感動了他。
兒子甘泉從小目睹父親善舉,立下自愿:全力從事慈悲工作。現(xiàn)在,甘泉參加“慈悲圈”,已向社會捐獻100多萬元。
將慈悲進行到底
多年做慈悲,甘
金華成了全國品德榜樣吳天祥的“富親屬”。“看到了就要幫,知道了就要幫”是他們共同的信仰。有時,吳天祥疼愛甘
金華,不忍心總讓他掏錢,有些幫困對象便沒有通知他。甘
金華了解狀況后靜靜行善,扶危濟困。
“甘
金華這么做慈悲,是在為咱們的社會,為咱們的黨,為咱們的公民獻大愛。”吳天祥說,甘
金華散盡千金,但耄耋雙親仍常年吃住在
工地,六旬姐姐也在
工地為民工洗衣做飯,讓人感動。
甘
金華說,慈悲工作并不簡單,其間冷暖艱苦只有少數(shù)人能領會。但他會持續(xù)將慈悲長征路進行到底,發(fā)出溫暖,消融冷酷,鼓勵更多人向善、向美、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