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九曲黃河行至惠民縣清河鎮,東西方向的河道突呈南北走向,于黃河道拐彎處,貼北堤有一處深水潭,名曰“白龍灣”。白龍灣作為黃河下游有名的險堤,河水為害在這里留下諸多印證。“開了白龍灣,淹了十八縣”,黃河曾多次在這里決口。隨著一次次的決口、堵口,不知什么時候起,一段關于小白龍的美麗傳說開始流傳開來……
大堤與引黃閘的存在,附近老百姓安心不少
6月18日,記者在惠民縣清河鎮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從清河鎮出發驅車行駛十幾分鐘的車程,便到了白龍灣。順著白龍灣的階梯向下走,首先看到的是白龍馬的雕像,白龍馬底座上“騰飛”二字異常顯眼。面對白龍馬雕像的左手邊,是一段惠民縣關于白龍灣險工大堤的相關情況的簡介,簡介上說,白龍灣險工大堤現有壩岸53段,工程長度2406米,砌護長度2301米,與河道入溜方向約成90°角,形似攔河大壩。走到白龍馬雕像邊,背面刻有整段關于白龍灣的傳說,大堤兩旁綠色長廊為白龍灣增色不少。順著大堤繼續向前走,就到了白龍灣引黃閘,有了大堤與引黃閘的存在,附近老百姓安心了不少。
置身這白龍灣段黃河大堤,穿行于大堤旁綠色長廊中,伴著綠樹行人與黃河水的味道,放眼晴天午后金光滔滔的黃河水,如今的白龍灣,頗具雄渾與陽剛之美。白龍灣大堤不遠處的白龍馬雕像、白龍灣景區、白龍灣引黃閘,景象映入眼簾。為了尋找那關于白龍灣的傳說,記者隨即驅車來到了故事的發源地惠民縣清河鎮呂王莊村。
村子里,幾位老人正在陰涼處聊天,當問起小白龍與呂王莊的淵源時,幾位熱心的老人告訴記者,他們村最年長的人都在這里,小白龍的故事他們從小就聽過。隨后,今年86歲的老人王開云說起了小白龍在呂王莊干活的那段故事。據傳,小白龍因為下雨下錯地方,所以來到這里。黃河發大水時,河里的大黑龍想借著漲大水從這里決堤入海,小白龍為了挽救大堤,以身筑壩。
白龍灣的傳說流傳至今,當地群眾到現在還非常懷念小白龍那舍命保護人們生命財產的行為。為了紀念小白龍,當地群眾自發修建廟宇,立石碑。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人們修建的白龍廟、雕像等到現在都已蕩然無存,就是白龍廟的遺址也被壓在如今的黃河大堤之下。當記者問起村子里的老人時,他們都感到非常惋惜。惠民縣清河鎮文化站負責人長劉清岫告訴記者,村子里當年為了感念小白龍舍身護堤的功績,人們修建了白龍廟,今已蕩然無存,僅剩邢其秀家里一塊咸豐年間的征地石碑。
記者在邢其秀老人家里看到,石碑已被鑲入磚墻,記者大致量了一下,石碑長1.53米、寬2.4米、高1.4米。到邢其秀老人家里時,老人不在家,兒子王易林正在雞舍里忙活著,了解來意后,王易林把母親邢其秀從外面接了回來。記者從王易林口中得知,白龍廟約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已無蹤跡,惟獨剩下這塊修建白龍灣時征地文書石碑,原本王易林居住的房子是多年之前村子里的學校,白龍廟不存在之后,石碑被擱置在了這間學校,后來學校遷址,王易林把它買了下來用于居住。說起文書石碑存在年代,王易林表示,從有記憶開始,石碑就在那了。
文化站負責人告訴記者,白龍灣的傳說發生的準確年代誰也說不上來,目前也無歷史材料可查,但根據呂王莊現存的白龍灣征地文書石碑和當地健在的80歲以上老年人講,白龍灣的傳說至今約有600年的歷史。
感恩修建白龍廟,現僅存咸豐年間征地石碑
成非物質文化遺產,白龍灣傳說要傳承下去
多次絕口以后,白龍灣段建成了山東黃河最早的險工。人民治黃以來,白龍灣險工由秸埽壩改建成了石壩,并加高、幫寬了黃河大堤,還在這里修建了白龍灣引黃閘,河水澆灌了沿岸的土地,糧食、棉花年年都有好收成。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在人們的精心裝扮下,白龍灣已經成為惠民縣的重要旅游景點。花園式的引黃閘區清新幽雅,蜿蜒的河堤似綠色長廊秀美宜人。“小小白龍神通大,黃河不再鬧水災;高高的閘門徐徐開,幸福生活流進來。”小白龍的傳人至今還在傳唱著。
白龍灣歷來是黃河下游濱州地段主要險工之一,歷年來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治理和加固。1956年惠民縣在白龍灣處建起了虹吸工程。1983年8月又改建了引黃閘灌區包括:清河鎮、申橋、辛店、麻店、陳集、桑落鎮等鄉鎮。
白龍灣傳說目前已是濱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白龍灣的傳說反映了黃河流域廣大人民群眾治理黃河免受災難、改造黃河的偉大歷史。白龍灣也是黃河哺育兩岸老百姓的偉大見證,白龍灣傳說是黃河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黃河流域的其他文化共同豐富和組成的黃河文明。白龍灣傳說也是清河鎮作為惠民縣古老集鎮、交通重地了依據,與木版年畫等其它文化共同構成了這一古老集鎮的文化多元化。
記者了解到,如今的白龍灣傳說已受到當地保護,并通過學校教育故事比賽等活動完成白龍灣傳說的傳承。據了解,清河鎮政府成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白龍灣傳說的保護開發工作。白龍灣傳說已形成文字,并載入《惠民縣志》,白龍灣開發已被納入《惠民縣旅游開發總體規劃》中。幾年以前,惠民縣清河鎮開始實施保護計劃,進一步搜集棣州古城的資料,進行分類整理,歸檔,實行靜態保護。并把白龍灣周邊建成白龍灣旅游觀光區,將白龍灣融入惠民縣旅游開發中去,擴大白龍灣傳說的影響力,將白龍灣的傳說一代代傳承下去。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