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墻體廣告11月26日,我省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明遺產項目——
青海越弦傳承基地”在西寧市城西區晨光村文明活動室揭牌。
城西區晨光村
青海越弦傳承基地的前身是“晨光曲藝
青海墻體廣告隊”,最早成立于上世紀五十年代,后因故中止多年,2008年正式康復。2010年在越弦老藝 人肖進財的帶領下成立了“曲藝茶社”,將鄰村及市內的曲藝愛好者集合一同,素日以曲會友,自彈自唱,自我完善,不知不覺中傳承和開展著
青海的曲藝事業。
據悉,現在該隊有隊員30多名,平均年齡60多歲,
青海墻體廣告演唱越弦、平弦、賢孝、道情、小調等曲藝,現在城西區彭家寨鎮區域有曲藝隊6支,近80人參與配樂和演唱,平常活動在茶園、村鎮,常常參與省市區舉行的各種競賽和表演活動,并取得了優異成績。
為了非常好地維護和傳承國家級非物質文明遺產項
青海墻體廣告目,本年西寧市大眾藝術館在西寧市、湟中縣、湟源縣、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及海東市篩選出的12個團 隊進行了現場調研和實地考察,并從中選出4個優異團隊建立傳承基地,擴大維護傳承部隊,使國家級非物質文明遺產項目得到非常好地繼承和開展。(蘇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