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墻體廣告 頂碗圖、劈磚圖,一幅幅畫作活靈活現,展示雜技的驚險奇絕;鑼歌子,小歌謠,一行行書法行云流水,顯示雜技的共同風味。近來,“吳橋雜技大世界八大怪”之一,被譽為“六歲紅”的80后青年廖鵬創造書畫集,用書畫印記載接近失傳的陳舊雜技。
河北墻體廣告記者看到,這本《吳橋雜技》書畫集選用宣紙折頁裝訂,書衣是古色古香的布面。翻開冊頁,一幅幅雜技人物寫意畫映入眼簾,雜技藝大家或吞寶劍,或舞中
幡,或上刀山……“這些都是接近失傳的陳舊雜技,我想用雙手將它們記載下來。”廖鵬說,這本書畫集收錄了12種雜技節目,是吳橋演員從前闖江湖、耍雜技的
生動見證。
河北墻體廣告廖鵬還揮毫潑墨,用獨具一格的書法作品對這些雜技風情畫進行了詮釋。“學藝苦累賣藝難,一招學成吃遍天;行鄉走會三分險,苦辣酸咸肚里咽;跳完地圈流
星鞭,
河北墻體廣告跑馬賣解上刀山……”廖鵬說,他還專門創造主題印章,為雜技體裁書畫作注腳。“雜技是我的‘發小’,是她陪我長大。”26歲的廖鵬說,他6歲時就隨
祖父來到完工不久的吳橋雜技大世界,江湖文明城為他專門設置“童星劇場”,祖父操琴,他唱戲,驚擾四座,人送綽號“六歲紅”。
河北墻體廣告漸漸長大的廖鵬習通吹拉彈唱,拿手雙手書畫,現在是省書協會員、滄海印社會員,在各級書畫篆刻大賽中折桂,近來還被篆刻權威熊伯齊納為關門弟子。受雜
技文明滋潤多年的廖鵬厚積薄發,苦苦探究,創造雜技風情類書畫作品。“很想為吳橋雜技做些工作。”廖鵬動情地說,他還將持續潛心研究,傳承吳橋陳舊的雜技
文明。
河北新聞網
滄州電(通訊員劉耐崗 燕趙都市報記者代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