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戶外
墻體廣告 爸爸媽媽因車禍逝世,被爺爺奶奶拉扯大,卻因家境困難面對輟學——這是隆德縣少年馬小偉初中二年級之前的人生困境。武警隆德縣中隊官兵得知這一狀況后,決定為馬小偉捐資助學,直到他完成大學學業。
現在,馬小偉現已考上大學,他對武警官兵的恩惠一直沒有忘掉,立志大學畢業后要像“兵哥哥”那樣從軍報國。為了感謝中隊官兵,馬小偉的爺爺專門在中隊院里栽了一棵松樹,那棵松樹枝繁葉茂,見證著軍民情深的感人故事。
不忘武警官兵恩惠的還有張怡欣。相同遭受雙親逝世的意外,讓不滿10歲的張怡欣過早嘗到了人間痛苦。轉瞬就要升初中了,綽綽有余的家底和丟失、孤單的心情,讓怡欣一度想拋棄學業。
困難時刻,武警
銀川市支隊官兵及時伸出了援手。他們每月為怡欣帶去生活必需品和學習用品,捐助膏火、生活費,協助怡欣持續上學。“多虧了武警大 哥哥們,才有了我的今日,我要用優良的成果來報答你們。你們是最可愛人。”張怡欣整齊而略帶稚氣的文字,留在了武警
銀川市支隊老兵退伍紀念冊主頁,承載的 是一個孩子對武警官兵的感恩之情和對將來美好生活的神往。
在
寧夏,像馬小偉、張怡欣這樣遭到武警部隊協助的少年還有很多。很多貧窮家庭的孩子因貧失學,又因缺少常識變成新一代貧窮人口。武警
寧夏總隊深 刻認識到,脫貧攻堅,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讓貧窮家庭學生“一個都不少”地接受教學,才是阻斷貧窮代際傳遞的根本之舉。
為協助貧窮
大眾拔“窮根”,武警
寧夏總隊活躍合作施行教學扶貧。大力推進“151助學工程”,請求每個支隊級單位定點援建1所校園,每個中隊結 對幫扶5名貧窮學生。經過“1+1、2+1、3+1”結對扶貧形式(一名正營職以上干部、兩名副營職或連(排)職干部、底層中隊“三互”小組成員分別與一 名貧窮學生家庭結對),播下更多期望的種子。
信息驅動致富的快車。在武警官兵協助下,鹽池縣的灘羊、甘草等特產被搬到了網店銷售;
吳忠市紅寺堡區沙草墩村的農家婦女在網上開起“警月繡花 店”,月收入上千余元;
中衛市的興海村使用網絡招商引資,開展的特色旅游工業;
銀川市金鳳區良田鎮和順新村的家庭旅館、農家樂、采摘園等,借助互聯網的宣 傳氣勢,讓本村成了城里人休閑的“后花園”。
責任巡診走遍
寧夏每一寸土地;勞動技術、種植飼養培訓和科技常識講座進行了60余場,贈送科技書本20000余冊;累計栽樹450余萬棵,建起 5座“武警萬畝林”,管理沙化土地12000多畝……多年來,武警
寧夏總隊充分發揮我軍特有的戰斗隊、作業隊和生產隊效果,施行開展引領,重視扶貧從“輸 血式”向“造血式”改變、從“洪流漫灌”向“精準滴灌”改變,努力做到幫扶方針準確、脫貧方針精準、計劃辦法精密、扶貧舉動精實,協助貧窮
大眾進步自我發 展才能,不斷增強脫貧攻堅的歸納效能。
今日,武警
寧夏總隊廣闊官兵與各族
大眾并肩走在同圓小康夢的大道上,干脫貧最需求的作業,做
大眾最期盼的工作,用真愛協助
大眾構建幸福健康的生活。
新美
廣告公司:http://www.zzkail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