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六安
墻體廣告 秋陽里的山村,平和安寧。9月,開學不久的一個上午,筆者來到舒城縣山七鎮謝磅小學。校門額上 “舒城縣山七鎮謝磅小學”幾個大字閃閃發亮,顯現著這所學校曾經的光彩。但往常,偌大的學校里,空空蕩蕩,兩層小樓的教室大多上了鎖,只要一樓的教師辦公 室和一間教室的門還敞開著,里面傳來了教師的講課聲,聽起來卻是別樣的孤單。
周月紅,一個13歲的女孩,這所學校獨一的學生,頭發疏松,拿著五年級的課本,在韋九任教師的引領下朗誦著課文。
施進是這所學校的校長,并兼任數學教師。今年40歲開外的他,見證了這所學校的興與衰。他說,這所解放后成立的小學,不斷承當著全村及臨近村子 小孩上學的重擔。最輝煌的時分曾經開設有小學學前班、一至六年級的課程,傳出過300多名學生的瑯瑯讀書聲。直至2008年9月,還有9位教師,6個小學 年級加上學前班共有96名學生。
變化發作于2009年,當時山七中心校發動學生兼并到中心校讀書,當年就流失了36名學生,后來學生逐年減少,2015年只要8名學生,3位教師,但隨著2016年2月山七中心幼兒園的創辦,學前班的學生相繼分開了,直至目前只剩下兩名教師和1名學生。
固然只要1名學生,但該校的作息時間與課程設置與原來還是一模一樣,每天早上7點50分開端早讀。課程主要是語文和數學,間雜著上體育和音樂。
只要一名學生,還要兩名教師據守著,為什么不發動周月紅轉學呢?面對疑問,施進校長說,學生周月紅家庭有點特殊,她媽患病生活難自理,她爸身體 也不好,只能在家門口打零工維持生計。其他孩子能夠在家長的護送下,到鎮上去讀書,但周月紅誰能照顧呢?而且,周月紅每天中午回去,還要煮飯給她媽吃,晚 上早早回去,也要照顧媽媽的生活起居。
施進說,從上學前班開端,學校就免除了周月紅的一切學雜費用,還幫她買書包和學慣用品。村里也為她家辦了低保,還幫她家翻建了樓房。
韋九任教師已近60歲了,也要快辦退休手續了。為了這名獨一的學生,他動情地說,我還要站好最后一班崗。
合理壯年的施進校長,心中裝得更多的則是學校,他說,在不可逆轉的城鎮化浪潮中,
鄉村學校的消逝簡直成為定局。或許周月紅一畢業或轉學后,學校 就要關閉。說到這里,看來很剛強的校長也有些落寞。但他很堅決地說:“我們的學校正在逐步淪為孤島,面臨著消逝的風險,但我們在崗一分鐘,就要干好六十 秒……”
他們或許將成為謝磅小學的最后一批師生,而有著光芒歷史的謝磅小學也將會成為歷史名詞定格在人們的記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