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墻體廣告價格 從事土壤污染治理的企業需要創新。謝天還講到,“外省的土壤污染治理的企業很大,外省的手段比較多。但是就技術而言,我們
四川還是比較先進、比較全面。”這就存在一個將技術成果轉化為污染治理的力量的問題,用工藝、設備,隊伍、力量去占領市場,去從事這種治理修復工作,需要創新。所以,我們請了北京來的專家中科院陳教授為我們作指導,這樣很好,能站得更高、看的更遠!我們的專委會要作為一個很好的技術交流平臺,提供了一個聯合發展的機會。“形成
四川土壤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的整體力量,走向全國,走向世界,這個非常重要。”
談到專委會的未來,吳章杰坦言:“如果你想走得快,那就一個人走;如果你想走得遠,那就一群人走。”據了解,長虹格潤再生資源有限責任
公司是專委會主任委員單位。這是一家以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為核心,土壤修復工程為創新業務的綜合型環保
公司,也是省內較早介入土壤修復的企業之一。其早在2012 年就參與完成了
四川省首例由企業主導完成的污染場地修復;2013 年,其又聯手臺灣企業投建總面積近千畝的有機生態農場,利用“微生物—植物”聯合修復技術治理農田土壤。目前,長虹格潤正籌備新三板上市。
從上市的環保企業來看,屬于土壤修復領域內的至今沒有一家。就環保上市
公司情況,陳同斌介紹到,水處理領域最成熟,擁有30家以上;大氣治理領域,也比較成熟,擁有15家;固廢處理領域,也已起步,比如在生活垃圾、工業
醫療危廢、電子垃圾、資源循環利用等方面,已經有了8家。而土壤修復領域還是空白,細分領域可在城鎮污染場地、污染農田、礦山環境、石油污染土壤方面。
土壤是所有污染的最終受體
“土十條”
四川方案年底發布實施
土壤是所有污染的最終受體。談到我國土壤修復產業的前景與挑戰,陳同斌認為:“土壤環境質量改善是倫理問題,也是終極目標,目前污染土壤修復與安全利用并舉。但是,不能把解決農產品安全問題等同于土壤環境保護。”“土壤既是污染物的匯,也是污染的源。”就“土十條”,陳同斌解讀到,開展土壤污染調查,是為了掌握土壤環境質量狀況;推進土壤污染防治立法,是為了建立健全法規標準體系;實施農用地分類管理,是為了保障農業生產環境安全;實施建設用地準入管理,是為了防范人居環境風險;強化未污染土壤保護,是為了嚴控新增土壤污染;加強污染源監管,是為了做好土壤污染預防工作;開展污染治理與修復,是為了改善區域土壤環境質量;加大科技研發力度,是為了推動環境保護產業發展;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是為了構建土壤環境治理體系;加強目標考核,是為了嚴格責任追究。康寧認同到,“無論是水、氣的污染最后終會匯聚到我們的土壤中來,土壤是所有污染的最終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