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墻體廣告制作 沿河自治縣是國家級重點貧困縣。近年來,該縣搶抓水利建設“三大會戰”政策機遇,勵精圖治、發奮圖強,大興水利、根治水患,重點在
農村實施小農水、人蓄飲水、山塘水庫等工程建設,增加群眾就地務工收入和解決群眾農業發展缺水、生活用水難問題,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和“脫貧攻堅”奠定了良好條件和基礎。
據悉,該縣在十二五期間按照“規劃引領,項目落地,強化管理”的工作思路,實施了人蓄飲水、山塘水庫除險加固和新修水庫等水利工程項目548處(個),實現
農村人均有效灌溉面積達到0.67畝,助推了該縣
農村11萬貧困人口脫貧。
貴州墻體廣告制作
小農水工程建設解決群眾增收難
連日來,筆者在沿河自治縣中界鎮羅家、新旗等村,村民們正忙著參與縣水利局小農水工程建設。
該鎮新旗村50多歲的村民田永軍,停下攪拌混凝土的鋤頭,抬起頭來激動地告訴筆者,這個小農水工程村民們已盼望多年。如今項目啟動后,大家只好利用冬春時節,搶抓工期,力爭在春天下雨前全面完工。
貴州墻體廣告制作
進入春天犁田,該村就會從峽門口水庫把水引到村里,灌溉周邊上百畝稻田,村里從此遠離干旱的歷史。
同樣,中界鎮大龍村以前在沒有實施小農水項目以前,每到干旱季節,村民就會因為搶水灌溉發生糾紛。如今,小農水項目實施好后,糾紛沒有了,村里的600多畝稻田年年豐收,村民的糧食也年年有余。
大龍村村支書田貴江說:“在三年以前,我們村的稻田只要天旱,就不保收。2013年,在縣水利局支持下,修建了小農水工程。如今每逢春季和冬季群眾打田和種植油菜缺水時,峽門口水庫就會如期放水灌溉,村里的稻田基本上是旱澇保收,群眾每年僅稻谷和油菜收入每戶就有幾千元,貧困戶越來越少!”
據統計,十二五期間,該縣分別在全縣5個
鄉鎮實施了小農水工程項目8個,總投資7776.25萬元,確保4.7萬畝稻田和土地旱澇保收。
貴州墻體廣告制作
人蓄飲水工程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來到該縣淇灘鎮翰林村看到,村民每家每戶都安裝上了自來水,只要用手輕輕一擰水龍頭,自來水就嘩嘩流出來。
據悉,翰林村有600多戶3000多人,其中老人小孩1000多人。沒有自來水前,大家都是靠在一公里左右的地方桃水喝,很不方便。
該村60多歲的村民張延華介紹,如今村里修建了一個自來水廠,并有專職人員管理,一年四季都不缺水喝,年輕人可以放心外出打工,再不擔心家里老人挑不來水了。
為了解決該村人飲水困難問題,2013年該縣水務局在該村里投資了100多萬,為村民修建了13.5立方米集水池1個,水廠一座,解決了村里的人蓄飲水問題。
同樣,官舟鎮木梓村以前1000多村民飲水非常困難,只要晴3天以上村民就要到1公里以外排隊等水。如今,通過水利部門投資,從3公里外引水到村里,家家戶戶安裝上了自來水,采取“以水養水”等村民自治辦法,確保自來水供給,結束了長期以來挑水喝的歷史。
近年來,該縣立足保民生為重點,完成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投資13309.81萬元,共實施了人蓄飲水工程項目313處,解決了22個
鄉鎮(街道辦事處)
農村居民22.3萬人和5萬多
農村學校師生的飲水困難問題,提升了群眾生活的幸福的指數。
山塘水庫建設補缺水源短板
水源是提供灌溉、飲水的源泉。山塘水庫建設是確保水源蓄水的關鍵。為此,該縣近年來加大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和新修水庫建設,為其它水利工程建設提供水源保障。
該縣甘溪水庫是繼官舟、峽門口水庫之后的第三座中型水庫。總投資5.5586億元,水庫總庫容1110萬立方米,正常蓄水位501米,大壩高66米,輸水總長度33.5公里,年供水總量可達1221萬立方米,其中灌溉供水量669萬立方米。
該水庫于2013年10月正式開工建設以來,目前截流工程已成功通過省、市水利部門的聯合驗收,正在進行大壩下河填筑項目施工大壩基坑開挖、基坑混凝土回填施工等主體工程建設。完工后,可解決甘溪、夾石、淇灘、譙家等4個
鄉鎮30個村22000多畝的耕地灌溉,兼顧改善灌區內44260人的飲水安全。
在峽門口水庫現場,水利部門負責人介紹,該水庫是2013年實施的除險加固工程,如今可以蓄水1034萬立方米,解決沙子街道、中界鎮等
鄉鎮上萬人的飲水和灌溉問題,為群眾脫貧致富鋪路。
近年來,該縣水利部門嚴格按照規劃要求,采取EPC、BOP等模式建設,對工程建設各環節層層把關,保證了工程項目公平、公證、公開有序實施,基本實現國“以水養水”目標。
為實現建管一體化發展,使水利工程效益最大化,該縣加強對建成后水利設施的運行管理,成立了塘壩、新景、土地坳等片區水庫管理所,彌補了我縣小一型以下水庫管理空白。
成立了縣城自來水
公司,負責城區內供排水的維護和管理。
農村多地方形成了用水戶、用水戶協會、供水
公司相互配合、相互協作管水新格局,達到了節約水資源目標。
“十三五”期間,該縣將按照“規劃引領、項目落地、強化管理”的工作思路,編制好《水利生態文明先行示范規劃》。按照“蓄、引、提、調”資源配置方式,重點圍繞
農村飲水提質增效、農田灌溉、山區
現代水利建設、集鎮供排水及污水處理和重點骨干水源工程項目等,規劃編制了十類水利項目,722個(處),總投資達120億元。
為了使十三五期間水利建設項目如期推進,水利明晰產權改革工作已啟動,真正做到“以水養水”和建、管、養、用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