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目前中心城區規模最大的海鮮市場,
銅川水產市場將調整關閉的消息近年來多次引發社會關注。
記者昨天獲悉,市場關閉已有初步推進節點和計劃,相關部門將力爭在今年10月31日前完成市場關閉工作。
諸多問題影響城區面貌
資料顯示,
銅川水產市場開辦于1996年,占地面積6.3萬平方米,共由950個攤位和近百個門面鋪房組成,是
上海最大的以租賃攤位形式經營海鮮、水產品的大型批發市場,也是
上海最大的大閘蟹批發特色市場。
普陀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坦言,包括
銅川路水產市場在內,普陀區曾有大量初級農產品市場。這些市場建成以來,為
上海市乃至全國的菜籃子工程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其功能和形象已經落后于城市建設和社會發展需求。直到現在,市場所伴生的交通阻塞、環境污染、消防安全隱患、無序停車等問題已嚴重影響了城區面貌和城市運行安全,地區居民要求改善區域環境的呼聲非常強烈,曾多次向市、區等有關部門反映相關訴求。
長征鎮曾初選新址
記者注意到,由于
銅川路水產市場的“海鮮一條街”在滬上已頗具知名度,且規模體量較大,其搬遷調整和人員安置問題曾引發市人大代表的關注。
在去年召開的
上海市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上,市人大代表柏萬青曾就城市化進程中,
銅川路水產市場搬遷相關人員安置問題提出過建議,相關建議也得到了普陀區政府的部分采納。在答復代表建議時,普陀區曾表示,區政府領導高度重視,曾召集區商務委、區規土局、長征鎮和真如副中心管委辦等部門予以專題研究。
真如副中心將是繼徐家匯、五角場、花木之后最晚啟動建設的一個城市副中心,特別是市委、市政府將桃浦科技智慧城確立為本市重要的區域性樞紐點、實行整體轉型發展、努力打造成西北中心城區后,加快真如副中心建設尤其顯得迫切。現
銅川路水產市場所在區域規劃用地性質為商業金融、商務辦公、商住混合、文化娛樂以及公共綠地。調整
銅川路水產市場,加快推動真如副中心的建設對于推進桃浦科技智慧城轉型、提升整個地區城市品質、造福普陀一方人民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此外,根據國家發改委相關批復,以及《
上海市城市公共交通“十二五”規劃》的相關要求,軌道交通14號線已于2014年開工建設,并計劃到2020年底前建成。根據規劃,
銅川路水產市場部分區域屬于軌道交通14號線真如站建設范圍。
為了延續“
銅川路水產市場”品牌,平穩解決原市場經營戶的搬遷轉型問題,早在2007年至2008年間,長征鎮政府即在尋求地塊新建水產市場。
水產市場新址,初步選址于桃浦地區(祁連山路以東,祁安路以西,連亮路以南,
河南浜以北),占地約6.2公頃,處于新一輪桃浦鎮空間戰略規劃中的東片宜商宜居區,建成后其商貿集散功能將直接輻射
上海西北大部分地區,其零售商業和生活服務半徑,將覆蓋周邊五公里內的中高檔居民生活區和高校區。交通方面通過滬嘉高速與中心城區相連,通過外環線與滬寧高速、虹橋樞紐地區相聯系。水產市場新址將引入新興的商貿建筑設計理念,設置全封閉室內交易市場,配備獨立的大宗交易場所和物流中心。
“但水產市場擬選新址現狀為污水處理廠,需建成新廠后方可實施搬遷。因此,水產市場新址建設工程尚不具備實施條件。目前我區正在大力協調推進該項工作。”普陀區在彼時答復人大代表建議時坦言。
3月動員10月正式關閉
事實上,相關調整工作一直在有條不紊進行中。在今年普陀區“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透露,在“十三五”開局之年,普陀將加快推進以桃浦為引領的“一軸兩翼”新格局,并計劃于年內完成
銅川路水產市場等整治、調整關閉工作。
記者了解到,在近期召開的專題會議上,相關負責人提出,要求區商務委繼續修改、完善市場關閉工作方案,并呈報區委、區政府,為3月召開
銅川路水產市場關閉工作動員大會做好準備。長征鎮要會同市場主體對經營戶的詳細情況及疏導去向進行深入排摸,并告知市場將于10月31日前關閉;要至少提前3個月張貼市場關閉公告;長征鎮、五星村要制訂詳細的關閉工作開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