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寶雞圍墻廣告 興慶宮、八仙宮將大變樣,部分恢復大唐東市,打通經九路,未來一段時間,位于
西安東門外的大片區域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西安市東關地區綜合改造項目已經啟動,重點將打造“一軸、三片區、三核心”。
狹窄擁堵的街巷
嚴重影響
西安形象
出了
西安城墻東門,就到了東關地區,這里自古以來就是“皇城繁華高地”,皇家園林興慶宮、道教圣地八仙宮、皇室貴族奢侈品聚集地大唐東市……都見證著昔日東關地區的繁華。歷史變遷,時代更替,如今,這里的繁華仍在,但狹窄擁堵的街巷,單一的商業業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破舊建筑幾乎將這里包圍,嚴重影響了碑林區乃至整個
西安的城市形象。
昨日上午,華商報記者站在一棟高
陜西寶雞圍墻廣告層俯瞰八仙宮附近片區,目光所及之處是一片亂七八糟的房頂,有青瓦、紅色的機瓦、藍色的彩鋼板屋頂,還有不少石棉瓦,掛在這些瓦片上
陜西寶雞圍墻廣告方的還有粗細不一、雜亂交織的電線。人們穿梭在窄窄的巷道,偶爾兩輛車交會,得小心翼翼地通過。記者隨意走進一條只有3米多寬、形狀極不規則
陜西寶雞圍墻廣告的小巷,只見兩旁都是臨時搭建的低矮的民房,住戶馮程紅說:“我們住的這破房子沒有暖氣和天然氣,冬天能把人凍死,上廁所也不方便,道路也不寬,大車進不來,要坐公交車還得走老遠。”
據悉,東關地區需要改造的范圍為太乙路、環城東路以東的碑林轄區,面積約7.18平方公里,人口約30萬,人口密度4.18萬人/平方公里,總建筑面積約1200萬平方米。危舊房屋約380多萬平方米,這些建筑多數建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年久失修,有些已成危房。
“一軸、三片區、三核心”
東關地區要變模樣
2014年、2015年,
西安市政府工作報告連續兩年對東關地區綜合改造工作作出安排。碑林區委、區政府決定以經九路貫通為依托,利用棚戶區改造政策,通過實施城市綜合改造,傾力打造集商業、文化、休閑、旅游、居住等核心功能為一體的八仙宮周邊歷史文化休閑體驗區、興慶宮周邊都市休閑活力區和大唐東市周邊教育科技產業區,徹底改善東關地區城市容貌和人居環境。以歷史文化遺跡保護和改善人居環境為出發點的東關地區綜合改造就此拉開帷幕。
改造后東關地區形成“一軸(經九路)、三片區(長樂坊歷史文化休閑體驗區、東關南街
現代都市休閑活力區和太乙路教育科技產業區)、三核心(指八仙宮、興慶宮和大唐東市,簡稱“兩宮一市”
陜西寶雞圍墻廣告)”的總體架構,逐步輻射整個東關地區。
據了解,東關地區綜合改造從2015年至2020年,分兩期實施。2015年至2018年,主要以貫通經九路為依托,重點實施“兩宮一市”及周邊的綜合改造。同時,將東關地區20%-30%的土地納入綜合改造用地(約3000余畝),完成50個左右項目的包裝策劃及招商工作,并至少完成20個項目的征地拆遷及項目建設工作。2019年至2020年,按照總體規劃,對東關地區7.18平方公里區域實施整體綜合改造,“一軸、三片區、三核心”的總體架構基本形成,基本建成集商貿服務、歷史文化、旅游休閑、教育科技產業為一體的
現代都市休閑活力區、歷史文化休閑體驗區、教育科技產業區和
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的展示窗口。
相關新聞
北三環、邊西街部分路段近日圍擋施工
華商報訊(記者張莉)近日,
西安市市政部門將對北三環和邊西街的雨污管道進行養護,會對這兩處的部分路段進行圍擋施工,請過往車輛擇路繞行。
北郊市政養護
公司計劃從3月5日起對北三環南北輔道(北辰大道-廣運潭大道段)進行截污工程施工,計劃工期65天。施工采用全封閉圍擋施工,計劃占用南北輔道各10米寬、50米長進行圍擋,北三環南北輔道各留有2個車道供車輛通行。因為施工將采用深基坑開挖方式,市政部門提醒過往大型車輛最好提前繞行渭青路或辛王路。
城區市政養護
公司計劃于3月3日起對邊西街(大學南路-通義巷段)進行雨、污水管道施工,計劃工期60天。此路段長300米,機動車道寬7米,本次施工采用全封閉圍擋,將占用東側150米長、3.5米寬機動車道進行圍擋,請過往車輛小心慢行或提前擇路繞行。
熱點關注
八仙宮
古玩市場將變成開放廣場
萬壽八仙宮,又名八仙庵,是
西安最大、最著名的道教
陜西寶雞圍墻廣告觀院,位于
西安市東關長樂坊,始建于宋代,曾是唐興慶宮局部故址。目前的八仙宮被包圍在民房當中,附近形成了古玩市場、香火市場,算命、起名等人士常在此聚集,由于常年的亂搭亂建,致使八仙宮變得很不規整,不少區域與民房相互交錯。
“改造后的八仙宮將會大變樣。其東北、東南、正西的老舊民宅將被全部拆除,居民也將被妥善安置,使得八仙宮由現在不規整變成一個南北方向的準長方形。八仙宮南門附近的古玩市場將被拆除,修建成類似大雁塔北廣場一樣的開放式廣場,這個占地18畝的廣場將成為市民游玩、健身的好去處。同時,在南門外廣場還將修建一座塔,在八仙宮內還將修建一座宮殿。整個八仙宮改造,使得土地面積與原來基本一致。”東關地區綜合改造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說。
與八仙宮同時改造的還有八仙宮周邊的棚戶區,這里“6層以下的居民樓都在改造范圍內”,具體城市設計還在進行中,未來將實現該處舊城區向飽含文化底蘊的4A景區的完美“嬗變”。
興慶宮
將新建興慶開元樓等
興慶宮公園建于1958年,是在原唐興慶宮的遺址上建起
陜西寶雞圍墻廣告來的一座集文化娛樂與遺址保護于一體的
西安市內最大的城市遺址公園。公園于2006年7月免費開放,年接待游客約800萬人次。
“改造后的興慶宮公園將滿足宮殿遺址保護、城市生態、居民休閑、城市安全等功能。把興慶宮公園建成為一座集盛唐宮廷文化展示、城市‘綠肺’‘海綿’、休閑娛樂、科普教育和康體健身于一體,具有盛唐風韻的歷史文化名園、綜合性城市公園。”
西安東關地區綜合改造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說。
華商報記者在《興慶宮公園總體規劃》中看到,經過改造后的興慶宮北側將成為宮廷文化展示區,中心為龍池(水面),東邊為康體健身和娛樂區,西南為科普文化展示區、正南為入口門戶區。其中在“建筑規劃”中將設6個出入口,在現有的基礎上將新增興慶門和明義門作為應急出入口。將通陽門(今南門)入口建筑改造為唐風格,新建唐風格的明光門,由回廊鏈接通陽門和明光門,建設通陽門地下停車場,緩解景區停車壓力。對金明門(今西門)進行改造。還將依據興慶宮史料記載及考古發掘資料,將再現唐興慶宮“南內”皇城空間結構及滿足
現代城市公園公共服務功能,新增一批建筑,包括明光門、興慶開元樓、翰林梅軒等。
大唐東市
將恢復大約300畝地的范圍
唐
長安城東市位于現在
西安經九路北段西側,
咸寧路西
陜西寶雞圍墻廣告段南側。東市是
長安城中手工業生產與商業貿易的中心地之一,歷史上這里店鋪毗連,商賈云集,工商業十分繁榮。在其遺址的考古發掘中,
陜西寶雞圍墻廣告發現了大量唐代珍貴文物和一批重要的商業遺跡。歷史上的東市占地約1380畝,未來
西安將恢復約300畝地的范圍,目前規劃正在制定中。
在八仙宮宮殿西側將打通
西安南北方向的經九路,這條大道將連接大明宮、八仙宮、興慶宮、大唐東市、青龍寺、曲江等六大遺址區和
西安交通大學和第四軍醫大學,將成為城東一條旅游文化大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