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墻體廣告設計 先是北京某
醫院門診被一東北女子怒斥黃牛與保安聯手把300元掛號費炒到4500元,后有首都機場又被乘客憤怒投訴一張A4紙收費10元的“天價打印”,相較于本周北京的持續寒冷,發生在北京的投訴事件卻持續升溫。
事件調查結果還沒有出來,不能妄加判斷,但看到
大眾面對不合理收費時不再忍氣吞聲,維權意識顯著增強,著實讓人感到欣慰。
著名文化學者馬未都說,“中國人心胸最寬,有容乃大”是中國的好文化。由于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中國人從小被教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為人處事要多包容、多謙讓。到了網絡時代,各種舉報渠道越來越暢通,除了“3.15”前后井噴式地呈現各種維權投訴,平時鮮少聽聞,以至于很多企業為能有效地對投訴進行處理。
“貨到付款是上帝,先款后貨是接盤俠”,戲言說出了赤裸裸的真相。《羅輯思維》跨年演講中揭露,借助大數據,電商會參考系統內的用戶投訴率和退貨率記錄,來判斷客戶的“忍耐力”,退貨率低于10%的用戶,極易被配發假貨。
“對惡的過度寬容,是對善的肆意踐踏”。如果
大眾的維權意識淡薄,當權益受到侵害時不能主動維權,那么不僅個人的利益會受到或多或少的損害,長此以往還將助長不合理的“霸王條款”和非法的商業惡勢力。擾亂市場正常秩序和損害民眾權益的事件時有發生,僅憑監管部門的努力,不可能做到疏而不漏。倘若民眾有更強的維權意識,積極地為監管部門提供線索,不僅使執法能按圖索驥,事半功倍,更有利于維護整個商業社會的良好運行,使發展的紅利更好地普惠
大眾。
希望有更多的民眾能在遇到商家漫天要價、惡意炒高掛號費等事關個人利益的事情時,不再一味地打落牙齒和血吞,而是拿起電話“憤而投訴”。只有讓維權成為每個人理性選擇,才能讓惡不招搖過市,只有讓維權成為社會的新常態,我們的權益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護,只有勇敢地維權,才能達到你好我好大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