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南墻體廣告 3月8日,廬江縣郭河鎮王士照糧食種植家庭農場,屋外冷雨霏霏,屋里熱情洋溢。“今年春耕,我們家1100畝地打算全部采用機插秧。”種糧大戶王士照得意地告訴記者,他購買了一臺先進的缽苗插秧機。和傳統的毯狀秧苗機比起來,缽苗插秧機可以有效解決傷秧傷根、插苗不均勻等問題,“在全省都算時髦的”。
在王士照家的倉庫里,記者見到了這臺“時髦”的機器。初看起來與傳統的秧苗機差別不大,然而,奧妙都在秧盤上:密集地布滿了幾百個穴,底部還有Y字型孔。 “使用這種秧盤,可以實現定量播種。”廬江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呂和平說。
“我算了一筆賬,如果雇人栽
安徽淮南墻體廣告秧,一畝地的人工費用大約為300元。如果采用機插秧的方式,算上自購機器的折舊費,每畝地的育秧、插秧成本加起來才有100元。 ”王士照說,“從產量情況來看,采用機插秧的稻田產量比人工栽秧的每畝多出200斤。 ”
在相鄰的同大鎮,
安徽春生農業科技有限
公司的員工正忙著配置育秧營養土。
記者看到,碎土機輕松將泥塊打碎,經過自動篩網篩濾,細膩的土粉紛紛篩落,再由傳送帶送至堆放區。在這里,已經堆起了3座小山似的土堆。“這么多的土,如果人工篩的話,要四五十個勞動力,現在有了碎土機,四五
安徽淮南墻體廣告個人就夠了。”該
公司副總經理林緒友告訴記者,“去年我們直接使用了育秧基質,效果不太好,而且成本較高。所以今年選擇自配營養土。 ”
“今年將在全縣建立30多個水稻綠色高產高效創建示范片,和往年相比,將更加注重發展專用品牌糧食,并對水稻生產方式進行調整。 ”縣農委副主任鄧本宜告訴記者,生產方式的調整不僅包括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還包括種植結構的調優。
“春耕在即,目前我們主要在引導市場進行生產資料的準備,比如主打品種向優質化方向發展,推廣高效、優質肥料等。同時,派出技術人員到村、到片進行指導。 ”呂和平說。
“在春耕生產前,品種調優的工作就已經開始做了。 ”技術員吳晨陽告訴記者,“去年水稻快收割的時節,我們召開了現場會,組織各
鄉鎮種植大戶前來參加,對多個品種水稻的表現進行比較、交流,并鼓勵他們選取2個到3個優良品種進行栽種。 ”
“遭遇了去年的賣糧難,今年我們要在種植結構上做一些調整,例如開展稻鴨共生、提高糯稻種植面積等。 ”林緒友告訴記者,
公司共流轉了1萬多畝土地,去年嘗試著種植了幾百畝糯稻。收購時,糯稻每斤售價達1.7元,而常規稻售價只有1.4元左右,這促使
公司今年下決心拿出5000多畝地種植糯稻。
對此,王士照也有同感:“過去我們都喊著要增產,但現在看來,更重要的是調整種植結構,多種優質品種,這樣才能賣得出去、賣得上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