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是世界花費者權益日,市花費者協會向社會發布2015年十大典型投訴事例,觸及電視購物
廣告虛偽宣揚、銀行亂扣費等多個方面,提示花費者警覺花費圈套,加強維權認識。
河南鶴壁墻體廣告3月15日是世界花費者權益日,市花費者協會向社會發布2015年十大典型投訴事例,觸及電視購物
廣告虛偽宣揚、銀行亂扣費等多個方面,提示花費者警覺花費圈套,加強維權認識。
事例一
商品質量不過關 商家換貨沒商量
王女士于2014年2月在某商場購買了一臺2300元的全自動洗衣機,首次運用時洗衣機就呈現缸體與外殼磕碰的狀況。售后效勞人員修補屢次都未修好,所以上一年3月11日為王女士出具了商品退換單。王女士拿著修補記載單和商品退換單找到商家請求退換卻遭回絕。
處理成果:市消協工作人員細心檢查修補記載,以為狀況事實。經調停,商家終究為花費者免費替換了一臺同類型、同標準的洗衣機。
點評:關于王女士遇見的這種狀況,根據《有些商品修補替換退貨職責規則》,商家應無條件為花費者換新或退貨。
事例二
電視購物
廣告夸張宣揚 藥不對癥應予退款
60多歲的范先生患有高血壓等疾病,他看到電視購物
廣告稱一種名叫“補王冬蟲夏草”的
藥品能夠治好高血壓且永久不復發,就打電話
河南鶴壁墻體廣告訂貨了八盒
藥品并付出了1897元。
收到貨后他看到該
藥品主治糖尿病并非高血壓,便打電話聯絡該
藥品的廠商請求退貨卻遭到回絕。范先生只好求助市消協。
處理成果:接到投訴后,工作人員與該
藥品的經銷商取得聯絡。起先對方不予處理,后經工作人員和諧,終究贊同將購藥款全額交還給范先生。
點評:根據《花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五條規則,經營者選用網絡、電視、電話、郵購等方法出售商品,花費者有權自收到商品之日起7日內退貨,且無需闡明理由(有些商品在外)。
一起,市民在參加電視購物時應強化危險防備認識,格外是老年人,不要輕信任何保健食品的療效宣揚,也不要被賤價或各種許諾引誘;購物后自動討取購物憑據并留存根據,假如合法權益遭到危害要活躍維權。
事例三
手機用了7天就藍屏 經過調停換新機
上一年3月7日,張女士以1950元的
報價在某
手機店購買了一部
手機。7天后,
手機俄然藍屏,電話接不了也打不出去,屢次開關機后仍是如此。她找到商家請求換新機,商家以
手機呈現疑問是被摔、碰等人為因素形成的,回絕互換。兩邊為此爭執不下,張女士只好向市消協投訴。
處理成果:工作人員檢查該
手機后看到
手機表面完好無缺,以為確屬
手機本身疑問。經調停,商家贊同免費為張女士替換一部同標準、同類型的新
手機。
事例四
金卡莫名被扣費 花費者依法獲補償
河南鶴壁墻體廣告牛女士于2007年在某銀行辦了一張免年費的金卡,并注冊了短信提示事務。
上一年4月份,她用金卡花費了15.6元,很快就收到了扣費提示短信,但賬戶余額與扣費前差120元。她向銀行反映后,銀行馬上返還了這筆錢。因為該卡注冊時刻較長,她請求銀行提供近幾年的賬單,成果她從賬單上看到銀行陸續收取賬戶管理費452.28元。雖然過后銀即將這筆錢還給了她,但她以為自己的合法權益遭到了危害,請求銀行補償。
處理成果:調停過程中,銀行稱是因為工作因素誤扣了賬戶管理費。市消協以為銀行已構成了花費欺詐做法,根據消法相關規則應予以補償。經調停,銀行贊同付出牛女士補償金830元。
事例五
美容不成險毀容 美容店退錢并賠
醫療費
花費者王女士在淇濱區某美容店花1690元購買了一套臉部化妝品做保養。做過保養當晚,王女士臉部呈現痛癢等過敏反應,臉部呈現浮腫。
美容師說這種景象會慢慢衰退,讓她抹用紅霉素軟膏。她運用后不見好轉,只好到
醫院承受醫治。醫師以為這是運用化妝品形成的。她請求美容店退錢并補償丟失無果。
處理成果:市消協核實后以為王女士反映的狀況事實。經調停,美容店贊同交還王女士1690元并補償醫治費用1000元。
點評:根據《花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九條規則,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許效勞,形成花費者或許別的受害人人身損傷的,應當補償
醫療費、保養費、交通費等為醫治和恢復支出的合理費用。
事例六
高級衣服洗褪色 商家全額退款
李先生在某服裝專賣店購買了一件2680元的100%桑蠶絲短袖衫,穿了一天清潔時發現衣服嚴峻褪色。
他到該服裝店問詢因素并請求退換,店員稱這是李先生洗衣不妥形成的,與衣服質量無關,不予退換。
兩邊交涉屢次無果,李先生向市消協投訴,請市消協協助他維權。
處理成果:接到投訴后,工作人員經過查詢承認李先生反映的狀況事實,且該店店員未清晰奉告洗刷方法。根據《花費者權益保護法》相關規則,商家理應免費為花費者換貨或許退貨。在工作人員的調停下,該店贊同全額退款。
事例七
商品短少裝置圖 形成損傷商家應擔責
上一年7月份,趙女士、王女士等六人在網上同一家店肆購買了某品牌攝生壺,自行裝置后開始運用。運用過程中,趙女士的手指不小心被固定壺蓋把手邊沿劃傷,王女士的手指相同也被劃傷。
她們翻開賣家網店細心檢查,發現該網站對壺蓋裝置并未作格外闡明和輔導。趙女士等人與該網店客服人員交涉屢次無果。
河南鶴壁墻體廣告 處理成果:經調停,商家贊同向趙女士等六人道歉并贈送價值600元的商品作為補償。
點評:市消協以為,網店對壺蓋裝置未盡到闡明職責,危害了花費者的知情權,因而對花費者形成損傷應承當職責。
事例八
美甲店關門玩失蹤租借方商場應擔責
焦女士上一年年頭在某商場一家美甲店辦了一張500元的會員卡,僅運用過一次,花費了34元,再次去花費時看到該店已觸景生情。
焦女士找到美甲店租借方即這家商場的樓層擔任人,對方稱幫她聯絡該店老板,一星期后回復。焦女士未等到任何回復,只好向市消協求助。
處理成果:工作人員以為,該商場作為這家美甲店的租借方應負有連帶職責。經調停,該商場情愿承當職責,交還了焦女士卡內剩下的466元錢。
點評:根據《花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3條規則,花費者在展銷會、租借貨臺購買商品或許承受效勞,其合法權益遭到危害的,能夠向出售者或許效勞者請求補償。格外注意的是,展銷會結束或許貨臺租借期滿后,也能夠向展銷會的舉辦者、貨臺的租借者請求補償。
事例九
銀行存款變穩妥經過調停悉數還
劉女士6年前帶著1萬元錢到某銀行處理存款事務,銀行人員向她推薦了一種既有利息又有紅利的理財商品,連續存5年后可支取。她覺得很合算,便購買了1萬元的理財商品,簽合一起未注意合同下方印有某穩妥
公司的字樣。一不留神兒,存款單變成了保單。
上一年9月她到銀行取錢時被銀行奉告需扣除600元方能取錢,她的“存款”其實是購買了穩妥商品。她以為是銀行工作人員誤導了她,請求交還本息遭到回絕。
處理成果:市消協工作人員當即打開查詢,以為劉女士存款或穩妥商品是經銀行方處理的,理應由銀行方擔任處理。經調停,銀行方贊同將劉女士存入的錢和利息同時交還。
點評:這些年像劉女士這么存款單變穩妥單的事情屢有發作,在銀行處理事務時必定要看明白商品的種類、條款,避免形成不必要的麻煩。
事例十
裝修被延期 依法保權益
河南鶴壁墻體廣告 李女士上一年7月與某家裝
公司簽了裝修合同,兩邊約好2015年10月20日裝修竣工。誰知房子到12月中旬才裝修結束,超出約好時刻兩個月。兩邊合同約好,如家裝
公司未按規則時刻竣工,應交給李女士延期違約金。該家裝
公司稱李女士年前不入住,工程延期未對其形成影響。這家
公司的態度令李女士很生氣,請求其補償違約金,但兩邊屢次協商未達成協議。
處理成果:經工作人員承認合同中有裝修延期違約金補償條款,李女士可根據合同約好向對方主張合法權益。經調停,該家裝
公司贊同付出李女士延期違約金1000元。
點評:裝修
公司拖延工期的疑問屢有發作,但不是一切的花費者在遇到這種狀況時都能像李女士這么維權。這是為什么呢?一些不標準的裝修
公司和花費者簽合一起并沒有寫延期違約金補償條款,以此為由回絕補償客戶丟失。因而,假如要避免丟失,花費者必定要檢查與裝修
公司簽定的合同是不是有違約補償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