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墻體廣告 2015年,“創業”“科技”“互聯網”成為了香港居民熱議的主題。香港創業生態調查顯現:香港初創企業、共享工作空間及創業培育中心的數目增長四成以上。首屆香,港國際創客節上,年輕人迸發出的創業熱情令人,刮目相看。香港正迎來創業者的春天。
這樣的環境下,香港科技創業者還面,臨哪些掣肘?應該如何應對?
廣東省粵港澳協作促,進會信息科技委員會主任、香港信息科技聯會會長邱達根,為記者解答了這些疑問。
香港金融、地產業興旺,但互聯網和科技新興產業卻相對落后。2015年中金報告顯現,在與香港臨近的
深圳,給初創企業的風險投資約為15億美圓,而香港僅為5000萬美圓;
深圳每千人中研發技術人員有17個,香港僅有3個。
為營造香港創業氣氛,培育科技創新人才,香港各界積極行動:2015年香港舉行國際創客節并成立創新科技局。香港社會對科技的注重逐漸進步,見地也有所改動。邱達根說:“年輕人大學畢業后想創業,年歲大的人也想嘗試創業,投資者對初創企業的興味也愈發濃重。”
2015年,香港投資推行署訪問了40家共享工作空間、創業培育中心和加速器的營運者,發現共有1558間初創
公司在這些創業空間內運作,同比增長46%,這些初創
公司共提供4535個工作空間,同比增加60%。
邱達根表示,在香港的初創企業中,有約四成員工不是香港人。“數碼港目前入駐了幾十家法國
公司,還有來自以色列、美國的創業者。此外,商業投資創業空間也不時增加,一些國際知名的創業加速器落地香港。”
在邱達根看來,作為創業地香港的優勢很多,比方法律法規與國際接軌、尊重學問產權、根底設備完善等。更重要的是,香港是銜接內地與國際市場的樞紐。邱達根說:“香港人創業也應該放眼在香港之外,看向更寬廣的市場。”
邱達根說:“香港初創企業假如只專注于本地市場,有勝利的可能,但不可能做成BAT(百度、騰訊、阿里巴巴)那么大范圍。”他羅列最近開展疾速 的“大疆無人機”為例,“大疆”創意起于香港,后在內地設廠開展。他以為這能夠作為香港與內地科技協作創業的模范,初創企業可應用香港高校及科研機構的技 術,申請專利,在內地落地消費。
在當前的互聯網時期,中國正掀起一股“群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全民創業浪潮。邱達根希望香港年輕人也能趕上這班浪潮,“互聯網范疇創業,失敗的本錢比投資搞工廠小得多,這是一個難得的時機。”
邱達根坦言,目前香港的創業氛圍確實沒有內地熱,但香港的創投
公司能夠經過一系列活動打造平臺,普遍銜接和整合海內外創新創業資源,為投資者、創業者提供溝通協作的機遇。
邱達根說,創業是一個完好的生態鏈,包括初創以致創業勝利之后投資者的出路。北京做得比擬好,整個生態鏈都成熟地開展起來了。香港的投資生態環境要進一步完善。比方,香港創業板的設計需求優化。
邱達根也為香港創業者提供了一些倡議:香港創業者應多開闊眼界,理解勝利企業的運作形式。同時,他也希冀香港能夠吸收更多的天使投資者,把香港年輕人好的創業項目引見到谷歌或者臉書這樣的
公司,讓他們的創意更好地應用于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