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凱里墻體廣告 核心提示
沿河縣黑水鎮,有一對年過百歲的配偶,男的叫項興富,102歲,女的叫朱素萍,103歲,從1932年成婚起,兩人共同跨過了84個春秋。簡略而樸質的日子中,兩人相伴至今,他們從未紅過臉的美好婚姻,在本地被傳為美談。
兩家是世交 訂下娃娃親
項興富配偶居住在黑水鎮盧塘組半山坡一座瓦房。
據白叟回憶,朱、項兩家原來是世交,1913年朱素萍出生后,兩家就商定,如果項家生的是女兒,朱家就收為義女,如果是兒子就結為兒女
貴州凱里墻體廣告親家。第二年,項興富出生,兩家如約定下了“娃娃親”。
“聽父親媽媽講,我仍是嬰兒的時分,父親媽媽常帶著我去她家,算是見過面了,但長大后我就不記得了。”項興富說。兩人逐漸長大,朱素萍就“躲”進了閨房,項興富只知道自個將來的老婆在朱家,但長啥樣子,是啥性質卻徹底不知道。他有時分去朱家,真想悄悄地看看自個將來的媳婦長啥樣,但她父親媽媽管得緊,徹底不能走近她的閨房。
據項興富介紹,那時國民黨常到村子里來抓壯丁,自個每年都要去外面躲上好幾個月,最長時刻,在德江縣高山躲了兩年。所以可以躲過抓壯丁就已經是十分走運了,兒女情長的事那會兒也沒時刻去想。
“一傳聞他又躲兵去了,我
貴州凱里墻體廣告在閨房里成天膽戰心驚的,生怕他被抓走。”朱素萍說,直到1932年和他成婚,咱們才真正看到對方長得是啥樣。
日子雖然苦 恩愛一直在
在那個混亂不安的時代,朱、項兩家深居大山,日子都過得格外艱苦,兩人成婚沒有任何彩禮,也沒有任何東西陪嫁,只請了幾個親戚參與婚禮。
“在娘家是吃糠、野菜,嫁到項家來仍是吃這些。”朱素萍說。
朱素萍說,她坐月子,沒有吃過
貴州凱里墻體廣告一點糧食,就更甭說肉和豬油了,聽他人說,油桐籽烤熟了和豬肝吃起來差不多,就烤油桐籽來吃,巖木耳煮來格外好吃,就去找巖木耳來吃。月子里她吃的不是麻根、苦蒿,即是樹葉、樹根,不是烏桕油,即是蓖麻油,只需毒不死,啥都敢吃。
“解放初期,他在外面幫人家造房子,得一點點兒好吃的都舍不得吃,要帶回來我們一同分著吃。”朱素萍笑著說。
“如今方針好了,種地國家還補助,路通了,車多了,走哪里都方便,治病還有醫保,咱們倆要好好保護好身體,多活些年,多看看這個好時代。”項興富白叟說。
粗茶與淡飯 活過100歲
起自個的長壽訣竅,項興富說,84年里,他最謝謝的即是老婆。老婆不僅為項家生了五個后代,為了這個家全身心腸支付,他天天從地里勞作回來都能吃上熱騰騰的飯菜,每次從外地賺錢回來,家里一切都打理得有條不紊,這讓他格外地定心。
在84年里的相濡以沫中,他倆都懂得互相的困難,所以他們一直相敬如賓,從來都沒有吵過嘴。
“我在他面前連一句臟話都沒說過。”朱素萍說。該村55歲的村支書項文剛也說,自他記事以來,就沒見他們配偶吵過嘴。
鄉鄰們都經常問起二老長壽的訣竅是啥?朱素萍白叟說:“也沒有格外的地方,勤勞、家常便飯即是訣竅。”
好好陪著他 一同度晚年
如今,他倆都已百歲高齡了,膝下有后代60多個。項興富有些行動不便,耳朵也有些不靈了,要大聲說話才干聽見。朱素萍日子根本還能自理,她如今只想好好照料老公,陪他過好剩下的日子。
據了解,近幾年,他們的兒子項啟宣見父親媽媽身體狀況大不如前,便專門在家照料二老。朱素萍擔心兒子做的飯菜不合老公的食欲,會吃出病來,所以天天都堅持自個給老公做飯,這么對自個身體也有優點。
朱素萍說老公如今吃得少,餓得快,有時一天要吃三四頓飯,但只需他餓了,她就會煮給他吃。
“我媽對父親一直都極好,如今他倆都100多歲了,我媽仍是自始自終地盡心照料我爸。”兒子項啟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