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手繪
墻體廣告 3月22日,
成都市政府新聞辦召開“
成都市統籌城鄉2025規劃”新聞發布會,
成都市統籌委、市國土局、市農委、市金融辦相關負責人介紹了
成都深化統籌城鄉改革發展的相關情況。
據悉,為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近期
成都市研究制定了《
成都市統籌城鄉2025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到2025年,率先將
成都建成城鄉一體、和諧相融的幸福城市的目標定位,對
成都未來10年的統籌城鄉改革發展任務進行了全面部署。
成都統籌城鄉
四川手繪
墻體廣告改革發展成效顯著
成都市統籌委副主任屈松介紹,近年來,
成都以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為核心,推進城鄉制度統籌、建設統籌、產業統籌、公共服務統籌和社會治理統籌,走出了消除城鄉二元體制性障礙的綜合性、系統性、整體性的改革新路,探索形成了一批在全國具有推廣價值、可上升為理論的制度成果。
在城鄉制度統籌
四川手繪
墻體廣告方面,
成都已基本完成
農村產權確權頒證,初步探索出土地、資本、人力資源等要素流動的實現路徑,全國首創成立
成都農村產權交易所。2015年,各類
農村產權抵押融資額累計123億元;
成都農交所各類
農村產權累計交易額達499億元,交易總量居全國同類交易所第一。
在城鄉建設統籌方面,
四川手繪
墻體廣告成都創新形成“小規模、組團式、微田園、生態化”新
農村綜合體建設模式,受到了中農辦、農業部的充分肯定和農民群眾的普遍歡迎。目前,已建成新
農村綜合體和聚居點1900余個,230多萬
農村居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在全國率先創建了
鄉村規劃師制度,實現城鄉規劃滿覆蓋。探索跨鎮、整鎮成片推進統籌城鄉綜合改革示范建設,示范片、示范鎮已覆蓋52個
鄉鎮。
在城鄉產業統籌方面,
成都探索形成農業共營制、土地托管經營、“大園區+小農場”等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模式,其中“農業共營制”被認為是“促進我國農業經營方式轉型的重要突破口”。以工促農、以貿帶農、以旅助農的都市
現代農業整體提升,2015年農業增加值達386.5億元,同比增長3.9%。
在城鄉公共服務統籌方面,
成都在制度層面實現了城鄉社會保障、
四川手繪
墻體廣告教育、
醫療衛生、文化等公共服務的基本均衡。破除城鄉戶籍差別,實現社會保險制度城鄉全覆蓋、城鄉居民參保全覆蓋、城鄉就業社保均等化的公共服務全覆蓋,建立了城鄉無縫對接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2015年,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7%,城鄉居民基本
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8%。
在城鄉社會治理統籌方面,
成都創新設立村(居)民議事會制度,構建起“一核
四川手繪
墻體廣告多元、合作共治”新型村級治理機制,促進了民事民議、民定,村(居)民對議事會的滿意率達96%。
“
成都站在‘新常態、萬億級、再出發’的新起點,完全有條件通過深化統籌城鄉改革發展,進一步消除城鄉隔離階段累積的制度障礙,實現規劃、戶籍、市場、產業、服務、管理等的城鄉發展一體化,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區域協調發展?!鼻杀硎尽?br />
成都將率先建成城鄉一體和諧相融的幸福城市
屈松介紹,《規劃》圍繞
成都國際化大都市的目標定位和“改革創新、轉型升級”的總體戰略,以城鄉居民基本權益平等化、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居民收入均衡化、城鄉要素配置合理化、城鄉產業發展融合化為指向,以健全統籌城鄉體制機制為重點,以盤活
農村土地、資本、勞動力資源為突破口,“提出的總體目標是:到2025年,率先將
成都建成城鄉一體、和諧相融的幸福城市?!?br />
他表示,《規劃》將這個總體目標分解成六個支撐目標,即:城鄉形態特色鮮明的協調發展區、生產要素平等交換的集成創新區、公共資源均衡配置的成果共享區、社會治理科學有效的善治先進區、都市
現代農業發展的綜合示范區、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態宜居區。
城鄉形態特色鮮明的協調發展區,將基本形成1個特大中心城(雙核)、8個衛星城、6個區域中心城、10個小城市以及68個特色鎮和2000余個
農村新型社區組成的梯次分明、結構合理、功能互補、聯系便捷、城鄉交融的城鎮體系,形成“雙核共興、一城多市”的大都市網絡城市群。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80%;新型城鎮化與新
農村建設雙輪驅動、協調發展,縣域村莊布局規劃全覆蓋。
生產要素平等交換的集成創新區,將全面建立
現代農村產權制度,城鄉統一的生產要素市場基本建成。到2025年,各類
農村產權累計交易額超過1300億元,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率達75%;集體建設用地流轉面積年均增長5%以上;涉農貸款余額年均增長8%以上;培育新型職業農民超過20萬人,其中農業職業經理人超過2萬人。
公共資源均衡配置的成果共享區,將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城鄉居民享受均等的社會保障、教育、
醫療衛生、文化等公共服務,城鄉就業和社會保障水平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西部領先。
社會治理科學有效的善治先進區,將實現城鄉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現代化。到2025年,城鄉政務服務中心行政審批和服務事項當場辦結率保持100%,直接登記城鄉社會組織超過2000個,村(社區)組織活動場所達標率達100%,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覆蓋率達100%。
都市
現代農業發展的綜合示范區,將在中西部地區率先實現農業
現代化。到2025年,農業增加值突破600億元、農業人均勞動生產率超過4萬元/人;農產品加工業支撐作用明顯,農產品加工產值突破3000億元,農產品加工率達60%;農產品眾籌和網絡銷售比重達40%,休閑農業和
鄉村旅游總收入超過800億元;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5%。
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態宜居區,將實現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和全過程,城與鄉、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綠色發展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到2025年,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75%;森林覆蓋率達41%、
鄉鎮污水處理率達80%;生態文明社會風尚基本形成,綠色低碳生活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