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克拉瑪依墻體廣告 “國際一流的調和宜居之都” 指平安穩定、生活便利、環境宜人、社會調和、開放容納、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相諧和的大都市,是具有較高國際認可度的高質量城市。
新京報訊 依據目前國際公認的,宜居城市評價體系,北京的宜居水平居“世界中等、國內前列”。
昨天,北京初次發布“國際一,流的調和宜居之都”監測評價結果稱,過去5年,北京調和宜居總指數逐年上升,2015年到達118.9,較2010年進步18.9個點。不過,交通、空氣、水資源和開,放容納水平成為四個“短板”。
“京版”宜居總指數歸入35項指標
2014年2月,習近平在北京調查時指出,要明
白城市戰略定位,堅持和強化首都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中心功用,深化施行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戰略,努力把北京建,立成為國際一流的調和宜居城市。
昨天,北京市統計局、國度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初次發布“國際一流的調和宜居之都”監測評價結果報告。北京市經濟社會調查總隊隊長魏小真引見, “國際一流的調和宜居之都”是指平安穩定、生活便利、環境宜人、社會調和、開放容納、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相諧和的大都市,是具有較高國際認可度的高質量城 市。
北京市統計部門引見,“京版”調和宜居總指數的評定,此前普遍征求專家、國度統計局、市相關部門、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意見,經過屢次比擬論證和調整完善。
依照北京市設計的指標體系,北京調和宜居“總指數”以2010年的100為基準,并歸入“城市平安”、“生活質量”、“環境宜人”、“社會調和”、“開放創新”5方面評定內容。
魏小真表示,北京調和宜居總指數的詳細監測指標歸入了35項,共觸及27個職能部門。每項目的的完成狀況都依照相應權重,核算成為詳細的指數值。
北京“宜居水平”去年提升最快
報告顯現,過去5年間,北京“國際一流的調和宜居之都”總指數逐年上升,2015年到達118.9,比2010年進步18.9個點,年均提升3.8個點,特別2015年總指數比上一年提升6.6個點,增幅居歷年首位。
魏小真表示,依照進度,2020年北京調和宜居總指數目的值應到達133,2030年應到達156。“從目前來看,到2020年的目的完成狀況曾經超越一半?!?br /> 新京報記者理解到,在北京關于調和宜居總指數的評定體系當中,“生活質量”的權重最高,詳細指標涵蓋市民的衣食住行。其中包括市民均勻受教育年 限、人均希冀壽命、百名老人養老床位數、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軌道交通運營里程、中心城綠色出行比例等。同時,“生活質量”也成為2010年到 2015年間,北京提升得最為明顯、幅度最大的一局部內容。
北京與世界宜居城市差距逐漸減少
那么,和全球其他城市相比,北京目前能否足夠“宜居”?北京市統計局監測與評價處處長趙
桂林引見,依照現有國際上公認的評價體系,結果均顯現北京宜居水平為“世界中等、國內前列”。
趙
桂林表示,目前國際上比擬公認的兩大宜居城市評價體系主要來自英國經濟學家智庫(EIU)及美國知名咨詢
公司美世?!熬┌妗痹u價體系也自創了他們的指標設計。
依照EIU的最新評價,北京在140個城市中位居第69名,屬中等程度,位于中國大陸8個入圍城市之首。墨爾本、維也納、溫哥華摘得前3名,成為三大“頂級宜居城市”。詳細得分來看,北京76.2分,高于國際均勻得分1分,但低于國際宜居城市80分的“門檻值”。
依照美世的評價結果,北京在230個城市中位居118名,處于世界中等程度,在中國大陸城市中低于
上海(101名)。維也納、蘇黎世、奧克蘭、慕尼黑和溫哥華位列前5名。
北京市統計部門留意到,北京與世界宜居城市比照差距在逐漸減少。假如在國際兩大評價體系中,選取具備“首都”及“超大城市”雙重屬性的城市,如 東京、巴黎、倫敦、紐約等,則可看出,這些城市的宜居評價根本堅持平穩,而北京的評分和位次均在進步,2015年曾經初次超越了莫斯科。
■ 焦點
交通、空氣成北京宜居“短板”
在哪些方面,北京還不夠調和宜居?
北京市經濟社會調查總隊隊長魏小真引見,依照北京“國際一流的調和宜居”建立評價結果,還有4個范疇需求重點改善。
首先是北京的交通擁堵需繼續緩解。魏小真表示,近兩年來,北京市在公共交通、路網建立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15年北京軌道交通運營里程 554公里,是2010年的1.6倍。但中心城路網早晚頂峰時段擁堵指數峰值依然較高,擁堵比擬嚴重?!芭c東京、倫敦等國際大城市相比,北京中心城的軌道 線網密度明顯偏低?!?br /> 第二是空氣質量需繼續改善,PM2.5年均濃度近兩年雖不時降落,但目前仍超國度規范的年均35微克/立方米。
此外,水資源匱乏短板仍然明顯,北京人均水資源量占國際缺水戒備線程度不到15%。第四,開放創新水平需繼續提升,入境旅游人數近年來連續降落,首都機場旅客吞吐量雖有較快增長,但與倫敦、東京等國際城市相比仍有差距。
另據新京報記者理解到,截至2015年末,北京常住人口為2170.5萬人,其中城六區1282.8萬人,全市人口密度到達每平方公里1323 人,城六區人口密度為全市均勻程度的7倍。依照城六區人口的調控目的,“十三五”期間需年均減少39.6萬人。相關部門表示,人口調控任務難度較大。
■ 追訪
北京宜居度居民打分66.7分
除了官方監測結果之外,北京能否調和宜居,普通人怎樣看?昨天,北京市統計部門發布調查顯現,2015年,居民對北京“國際一流的調和宜居之都”建立的總體稱心度為66.7分。稱心程度為“普通”的居民最多,占43.9%;2.4%被訪者覺得“十分不稱心”。
調查顯現,近半數居民對城市平安、生活質量、社會調和三個方面稱心水平較高,對生活環境表示稱心的比例較低,僅為33.1%。
從學歷和收入分組狀況看,居民對調和宜居建立的稱心度與學歷、收入均呈反比。即學歷和收入越高,稱心度越低。
從16區的宜居調和稱心度來看,前5名均為遠郊區,依次是延慶、懷柔、密云、順義、平谷。昌平稱心度最低,倒數2-5名為豐臺、
朝陽、石景山、房山。
關于居民以為調和宜居建立需改善之處,在城市平安方面,居民以為食品平安最需求改善,其次依次為交通平安、飲用水平安、
藥品平安、社會治安;生 活質量方面,近7成居民以為最需改善的是“停車難”;生活環境方面,84.2%的居民希望改善空氣質量;社會調和方面,居民以為管理糜爛現象最需求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