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墻體廣告設計 記者從北京市民政局獲悉,該局編制的《北京市殯葬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下稱“規劃”)提出,到2020年北京市骨灰安葬生態化比例達到,年安葬量的50%的目標。
《規劃》提出,對租用合同到期的,傳統墓穴,以適當方式進行,節地生態化改造,原則上不再以傳統墓穴的形式續租。鼓勵縮短墓穴租賃期限,對不再續租的墓穴給予獎勵。
●舉措1
到期墓穴不續租將獲獎勵
目前,北京市墓穴和骨灰格位的護墓費當初是按20,年一個周期繳納的,期滿后可續交費。一般情況下,一個墓穴和骨灰格位到期后可續租10年。根據《規劃》,未來傳統墓穴的租期將可能縮短。
同時,市民政局介紹,為鼓勵選擇生態安葬,對不再,續租的傳統墓穴給予獎勵。《規劃》提出推廣樹葬、花葬、草坪葬和立體安葬等多種節地生態葬法。鼓勵骨灰撒海、骨灰景觀撒散等不占地或者少占地的骨灰處理方式,引導人們逐步由保留骨灰到不保留骨灰過渡。
據悉,目前順義區已出臺相關政策,對采取海葬、不保留骨灰和骨灰深埋不留墳頭的,每份骨灰給予一次性獎勵5000元;對符合條件的
農村公益性林葬公墓,按規模等級給予2萬至5萬元達標管理補貼。
“對傳統習俗的革命,不是靠一刀切的方式來實現的,是通過倡導讓群眾真正深刻理解和切身地踐行。換句話說,一定要讓大家從內心非常愿意,才用這樣的方式。”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李紅兵說。
此外,北京市未來將嚴格控制公墓建設,制定公墓建設規劃,對于公墓用地手續將嚴格規范,經營性公墓必須通過招標、拍賣、掛牌等公開出讓的方式確定土地使用者。對于公墓內的墓穴、骨灰格位要實行租用協議示范文本制度,嚴禁炒買炒賣或私自轉讓墓穴、骨灰格位。
●舉措2
有墓地的區要建一處生態墓園
根據《規劃》,到2020年,本市殯葬事業單位改革任務基本完成,骨灰安葬生態化比例達到年安葬量的50%,骨灰撒海數量達到年火化量的4%以上,骨灰景觀撒散量達到年火化量的2%以上。
《規劃》提出在“十三五”末,有墓地的區都要建一處生態墓園。據市民政局介紹,八寶山革命公墓按照“先建公園、后建墓園,建墓不見墓”的理念,建設了集休閑健身、旅游踏青、城市綠地、生態安葬于一體的北山生態墓園,提供植樹葬、花叢葬、草坪葬、自然置石葬和立體葬等葬式。平谷區南獨樂河鎮
農村公益性公墓以樹葬、骨灰墻、草坪葬、花壇葬為葬式。
《規劃》要求公墓不再新建傳統墓碑,減少石材、水泥等不可降解材料在建造墓位過程中的用量,積極推廣使用可降解骨灰盒。
●舉措3
基本殯葬服務
價格適時調整
市民政局介紹,未來北京將界定基本殯葬公共服務和選擇性殯葬服務范圍,嚴格執行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和市場調節價。民政部門將會同有關部門定期評估并適時調整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
此外,《規劃》還提出,將建立政府購買基本殯葬公共服務制度,逐步將遺體接運、暫存、火化、骨灰寄存、生態安葬等基本殯葬公共服務納入政府保障范圍。
“十三五”期間,北京市組建殯儀服務集團
公司,按照股權控制模式,打造殯葬服務集團,保持基本殯葬服務的公益屬性。
“未來,北京市還將加大資金投入,改造提升服務設施,統一服務熱線、統一服務標識,優化服務流程、完善服務標準,提高服務水平。”北京市民政局殯葬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
●舉措4
年內完成火化機環保改造
根據北京市殯葬發展的相關計劃,今年,北京將全面完成殯儀館火化機、焚燒爐環保技術改造任務,達到北京市環保標準要求。
據市民政局介紹,目前八寶山、昌平區、平谷區和延慶區4個殯儀館的31臺火化機、6臺焚燒爐環保技術改造,加裝先進的尾氣凈化處理裝置,污染物排放量大幅降低,達到北京市《火葬場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全市10家殯儀館59臺火化機、20臺焚燒爐環保技改項目正在進行或籌備之中,將于今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
同時,《規劃》還在加大全市火化設備的節能減排和環保降耗力度的同時,研發殯葬新技術,推廣環保殯葬設施設備、環保型殯葬用品的使用。其中包括推廣應用“殯葬大數據”信息系統,對遺體、骨灰條形碼進行追蹤管理,并建立墓位二維碼數字祭奠等“互聯網+殯葬”管理服務體系。
北京殯葬有哪些惠民服務?
喪葬補貼
北京市城鄉無喪葬補助居民喪葬補貼標準5000元。
自2009年至2015年,全市發放城鄉喪葬補貼共計159483份
“零百千萬”工程
零消費骨灰撒海:政府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鼓勵骨灰撒海,每份骨灰免費隨行6名家屬,零消費完成骨灰撒海過程。
2015年1917份
百元骨灰盒:是指殯儀館為市民提供多樣式、多材質、環保型、低成本的100元的骨灰盒。
2015年銷售3490個,占總銷售量的20.86%
千元殯儀服務:是殯儀館為市民提供至少一套一千元以內的殯葬服務,其中包括30公里以內的遺體接運、三天以內的存放、整容、一般告別室的告別儀式、普通爐火化、一年期骨灰寄存等。
2015年17357份,占總業務量的19.35%
萬元骨灰安置:包括全市各經營性公墓均應提供萬元以下雙穴或雙格位的骨灰安置設施。
2015年為4357份,占公墓年安葬數的22.01%
長青園骨灰林基地
作為北京市首個市級公益性公墓,長青園從2009年4月1日起,以骨灰墻格位的形式,為2009年1月1日以后去世的北京戶籍人口提供公益性、低
價格殯葬服務,并將對低保、重點優撫對象等群體免費。
目前其推出2500多個骨灰格位,按安葬一份骨灰收費3000元的標準,視亡者家庭的經濟狀況,由市財政給予全額或1000元的補貼。
至2015年,公益性立體安葬業務共辦理913份。
骨灰撒海
由政府購買服務,實現了骨灰撒海全額免費,并于2014年將補貼標準由2000元提高至4000元,免費參加撒海活動的亡者親屬名額從2名增加到6名。
1994年到2015年,共舉辦339批次骨灰撒海活動,1.37萬余份骨灰投入大海。
自2009年至2015年,共辦理骨灰撒海8232份。
2015年的骨灰撒海比例占年火化量的2.21%。
生態安葬
2010年開始,提供
價格在2000元至9800元之間的小型節地墓、立體葬和樹葬、花葬、草坪葬等,以及收費僅數百元或免費的撒散、深埋等骨灰安葬服務。
2015年,全市公墓骨灰樹葬、花葬、草坪葬、立體葬、深埋等節地生態安葬比例占年安葬量的45.88%。
清明惠民服務
清明祭掃服務日期間,市屬各掃墓點提供以下便民服務:包括提供輪椅、急救
藥品、老花鏡、剪刀、膠水等物品和飲用開水、
手機充電、WIFI信號等便民服務;高峰服務日期間,設立清明志愿服務站,提供業務咨詢、道路指引、應急保障等服務;根據群眾掃墓規律和天氣、交通等情況,發布祭掃指數,引導群眾錯峰祭掃、平安祭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