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對外開放合作,舉辦對接“一帶一路”戰略走進中國科技城核心區高峰會;成立5億元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引導戰略性新興產業落戶發展;陸續啟動15個“互聯網+”工作方案,電子商務經營主體井噴……在國家將成德綿列入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的大背景下,涪城區內外兼修奏響轉型發展新樂章,爭當成德綿創新改革“排頭兵”。
深化改革
釋放發展內生動力
隨著
綿陽被納入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涪城區在創新驅動、轉型發展上被賦予重要使命。
涪城區先后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和創新改革研究中心,涵蓋經濟體制、農業
農村等8大項內容,并一口氣啟動實施各類改革項目87項。
圍繞“要改什么、先改什么、怎么改”等問題,涪城區精心繪制改革“路線圖”,提出到2020年,在全省率先實現改革試驗新突破、率先形成創新驅動發展新局面、率先走出轉型發展新路子、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涪城區堅持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在完成規定動作的同時,還完成了精彩的自選動作。在投資融資改革中,涪城區擴大產業扶持基金規模,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撬動效應,設立產業發展引導基金,計劃3年內規模達到5億元,其中,區政府出資1.5億元,通過公開征集或招標方式選擇專業基金管理機構進行管理;設立產業發展股權投資資金,連續3年每年安排1000萬元,采取市場化運作方式,直接投資企業、
公司或者邀請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共同投資;籌備設立風險池基金1000萬元,解決無抵押、無擔保小微企業信用貸款問題。
隨著一項項改革舉措陸續出臺,涪城區全面深化改革行動不停、步伐不慢、力度不減:政府機構改革順利實施,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基本完成;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面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有序開展;政府采購管理改革深入推進,政府購買公共服務達39項……
創新驅動
奮力跑出“涪城速度”
作為全省“十強縣”前三甲,涪城區歷來重視創新驅動。
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2015年涪城區經濟卻“一枝獨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4億元,增長9.5%。逆勢上揚的“秘密”是什么?以電子商務為代表的
現代服務業高速發展,全年電商交易額230億元、網絡零售額20億元,分別增長11.5倍和7倍,成為涪城區經濟高速增長的新引擎。
作為
綿陽市中心城區,有限的土地資源已成為制約涪城區產業發展的“攔路虎”。涪城區結合自身條件和產業發展規律,明確了一條符合涪城實際的產業轉型之路——把電子商務和“互聯網+”作為
現代服務業發展的“一號工程”,力爭到2020年,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1000億元,電子商務經濟發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圍繞這一目標,涪城區制定了一整套政策體系,從產業集聚、全企入網,到電商服務網絡全覆蓋,涵蓋了產業鏈的全過程,其中最具含金量的,是涪城區探索總結出的“全面落實電商發展36條改革創新措施”,放寬準入門檻、簡化注冊流程,為電子商務經營主體“松綁”。這一做法得到了省相關部門的充分認可,涪城區被列為全省首個全面創新改革(電子商務)試驗區。
如今,一大批傳統制造業、商貿物流業企業紛紛投身電子商務和“互聯網+”產業。涪城區形成了總投資10億余元、占地近100萬平方米的五大電商產業園區,培育電商平臺近30家,夯實了電子商務發展的產業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