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
廣元市減災救災工作會議在劍閣縣召開。會議傳達了2016年全省減災救災工作和全市民政工作會議精神,回顧總結了“十二五”時期的減災救災工作;安排部署了“十三五”和2016年
廣元市減災救災工作任務。
“十二五”期間,
廣元市經受了各種自然災害重大考驗,各級民政、財政部門做到了人員、資金、物資、措施四到位,累計下撥救災資金4.02億元,重建農房11219戶、40717間,發放棉被12.7萬床、棉衣4.66萬件等救災物資,有力保障了受災人員的基本生活和災后農房恢復重建。建成市、縣兩級民政綜合減災救災應急指揮體系,實現與國家民政部、省、市、縣互聯互通。新建市、縣兩級救災物資儲備庫9個,建成邊遠
鄉鎮村級救災物資儲備點113個,基本形成市、縣、鄉、村四級救災物資儲備網絡。成功創建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27個,培訓基層災害信息員2600人(次),提升了災情統計和評估能力。市、縣(區)建立了45個大型避難場所、107個社區應急避難點,面積約102萬平方米,最大可容納50多萬人臨時避險。
針對2016年減災救災工作,會議強調,要因地制宜的開展“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創建工作,進一步鞏固“創建”成果,堅持以“防災減災日”、“國際減災日”等宣傳教育活動為契機,切實增強全民防災減災意識;要進一步提升救災物資儲備保障能力,加大邊遠高寒
鄉鎮或村救災物資儲備點的建設力度,拓展靈活可控的多元儲備方式,確保應急期間救災物資能夠調得出、用得上;要充分利用各級減災委員會辦公室的綜合協調職能,進一步整合涉災部門專業技術力量,隨時掌握災情發生、發展趨勢,及時有效發布預警信息;要牢固樹立“紅線意識、底線意識”,進一步加強救災物、款的監管和使用,推動自然災害救助規范化、精細化。
會上,
廣元市減災中心、市救災物資管理中心分別就防災減災備災和救災物資管理方面進行了發言;四縣三區圍繞“深入推進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創建工作;加強救災物資管理、保障災后及時救助;科學有效統計和上報災情;強化救災資金監管和使用”四個主題,從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存在的問題和建議等方面進行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