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艦隊航空兵部隊廣泛開展群眾性崗位練兵比武,誰英雄誰好漢,比武擂臺賽賽看——
比武就比“真把式”
“一架戰機受損,命你們迅速實施搶修。”
接到某殲擊機戰損搶修命令,某團中士蔡瑞等3人組成的搶修小組,迅即展開野戰搶修方艙,熟練運用探傷儀等檢測設備,對戰機重點部位進行損傷評估和通電檢查,制訂搶修方案……
“誰英雄誰好漢,比武擂臺賽賽看。”3月中旬,南海艦隊航空兵部隊組織全領域覆蓋、全要素聯動的群眾性崗位練兵比武競賽,全面促進裝備維修保障能力提高。
據介紹,為了達到群眾性練兵的目的,防止出現“比武專業戶”和“脫崗練兵”現象,南海艦隊航空兵機關在賽前不指定單位和人員,部分項目的參賽隊員為賽前臨時隨機抽點。
為了保證比武的公平公正,從源頭上把住人情關,這次比武的裁判全部來自機關和有關院校專家,評分標準的制訂更是經過各機種部隊反復論證修改,并征求了參賽單位意見。
“比武就是要比‘真把式’,練兵就要在實戰中練!”此次練兵比武他們最大限度按照實際作戰裝備保障設置課目。
記者在飛機電纜修復比武區看到,6架模擬考核裝置并列排放,來自各飛行團的6名選手正在緊張進行故障電纜的檢測、修復。這個看似不難的項目,卻讓參賽選手們吃了不少“苦頭”。
損傷電纜被隨機地固定在考核裝置內部,考核裝置大部分被鐵柵條“封死”,儼然一個方形“鐵籠”,逼著選手們想辦法:有人搬來懸梯從裝置頂部縫隙入手;有人利用轉接工具對航空電纜插頭實施焊接……
此次比武的考官、海軍航空工程學院
青島校區郝世勇教授介紹,這是他們為這次比武新研發的考核裝置,仿真飛機內部電纜排布設置各種障礙,使得飛機電纜維修更加貼近實戰。
某場站導彈隊上士萬雄獲得雷彈技術準備項目中某型導彈單項冠軍。他說:通過此次比武的鍛煉,導彈隊現在人人都是“技術大拿”,兩型導彈的技術準備時間比以往大幅縮短。
“這次群眾性崗位練兵比武活動共演練了20余個專項任務和近40個高難課目。”南海艦隊航空兵部隊領導告訴記者,“群眾性大練兵掀起了官兵爭先恐后、勇爭第一、奮勇拼搏的軍事訓練新熱潮,有力地推動了裝備工作作風建設和保障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