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
江西日報記者宋茜)3月30日,記者從省編辦得悉,去年以來,我省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變革為“先手棋”和“當頭炮”,以“四張清單”為主要載體,打好簡政放權組合拳,以制度的理性遏制權利任性,持續為群眾創業、萬眾創新釋放生機、清障搭臺。
——大幅精簡審批事項,降低創新創業門檻。省政府連續取消下放7批行政審批事項,精簡率達51%;徹底取消非行政答應審批類別,根絕審批“灰色 地帶”;出臺《
江西省行政答應事項目錄管理方法》,發布行政審批目錄清單,根絕目錄外審批;出臺《
江西省行政權責清單管理方法》,全面推停止政權利公開透 明標準運轉;出臺標準審批行為16項舉措,省本級行政答應事項均勻承諾辦理時限由23.6個工作日減至13.8個工作日;針對局部范疇審批事項下放不分歧 等問題,制定整改計劃,展開“回頭看”,有效處理企業和
大眾一個項目“來回跑”的問題。
——編制行政權利清單,為創新創業釋放更大空間。省政府50家部門直接面向行政相對人的外部權利由7831項精簡緊縮到2855項,精簡率達63.6%,并在互聯網上公開行政權利清單,徹底撤除“玻璃門”“彈簧門”,把“法無受權不可為”的請求落到實處。
——編制行政義務清單,落實政府效勞義務。及時啟動編制與權利清單相匹配的義務清單,逐一明白義務崗位、健全問責機制,處理權責不對等、職責交 叉、爭權諉責等履職“缺位”、不作為、慢作為問題。同時,編制發布便民效勞清單,梳理出省級便民效勞事項1353項,倒逼政府各部門及工作人員主動提供服 務,把“該管的管住、該扶的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