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到
臨沂的間隔有多遠?劉勺軍可能不曉得精確的數字, 但他卻曉得這是回家的路途。劉勺軍用了10天時間從北京步行到
濱州, 而假如不是得到
濱州市救助管理站的救助, 他仍將在櫛風沐雨中繼續步行回
臨沂。3月29日, 經過4個多小時的車程,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將劉勺軍送回
臨沂, 讓他得以和父母聚會。
熱心市民打來電話, 讓離家出走的23歲
臨沂小伙取得救助
3月29日, 市救助站的救助車輛行駛在去往
臨沂的高速路上, 劉勺軍靜靜地坐在后座, 望著窗外。
“他肉體沒有任何問題, 就是特別內向, 不愛說話。 ” 市救助站工作人員劉飛鵬望著劉勺軍說。3月27日中午12點40分左右, 劉飛鵬正在值班, 有熱心市民打來電話, 說發現一名男子背著個大包袱沿北外環行走, 疑似漂泊人員。
理解狀況后, 劉飛鵬立即趕到現場, 發現該名男子正一瘸一拐地沿北外環往前走。之后, 劉飛鵬上前與之溝通, 該男子說話正常, 表達明晰, 說本人名叫劉勺軍, 并表示想向市救助管理站求助。因而, 劉飛鵬將其帶回了救助站。
抵達市救助站后, 站里的工作人員給劉勺軍停止了簡單的檢查, 發現他身體情況良好, 只是由于走路過多腳上磨起了泡。隨后, 市救助站工作人員給他做了飯, 讓他洗了澡, 并幫他換了身衣服, 將他好好安頓在站上。
經過細致訊問, 該名男子名叫劉勺軍, 今年23歲, 家住
臨沂市沂南縣清鴕鎮新磨石溝村, 2011年底離家出走。工作人員依據信息聯絡到了新磨石溝村村支書, 并經過他聯絡到了劉勺軍的父母。
外出打工期間, 因父母的幾句重話4年多沒回過家, 期間音信全無
獲得聯絡后, 劉勺軍的父母十分沖動, 迫不及待地想見到兒子。而鑒于劉勺軍因處置腳上的水泡后行動不便, 市救助站決議派專人將其護送回家。
當天, 當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抵達
臨沂市救助管理站時, 隨著車開進去, 大廳里有一位中年婦女急匆匆地跑了過來, 她正是劉勺軍的母親杜廣英。而從救助站的車輛開進院開端, 杜廣英就透過車窗急迫地尋覓著兒子的身影,當發現劉勺軍坐在車上后, 她的眼睛就再也沒分開過。
在
臨沂市救助管理站大廳, 劉勺軍的父母不停地摸著他的頭和背, 眼神里滿是憐愛與愧疚。杜廣英說, 劉勺軍自小性格內向, 不愛說話, 一放學就回家,也不和村里的同齡人一塊兒玩。初中畢業后, 劉勺軍沒上高中, 而是跟著村里的老鄉去
青島打工了。2011年11月份, 劉勺軍和父親說 “本人不想干了” ,杜廣英和丈夫就勸他等到過年的時分和村里的同伴們一同回來, 并說了他幾句。但沒想到, 之后不久他們就失去了劉勺軍的音訊, 并且這一 “失蹤” 就是四年多。劉勺軍沒了音信后, 杜廣英和丈夫托人四處找過, 但都沒有結果。
“我是白晝想、 晚上想, 有時夢見他回來了, 醒了就發現枕頭都哭濕了。 ” 杜廣英說, 由于她和丈夫不斷在外打工,對孩子的教育不上心, 招致孩子有了心事后他們也不曉得。只是沒想到, 他們就是多說了幾句話, 就讓劉勺軍多想了, 并且離家出走, 如今想起來心里滿是愧疚。
10天時間從北京走到
濱州, 父母感謝
濱州市救助管理站能送其回家
回到家鄉, 見到父母, 劉勺軍并沒有太激烈的感情動搖, 只是平和地講述著他 “失蹤” 之后的事情。分開
青島以后, 他乘車來到
濟南, 之后又招聘了一個在北京當保安的工作, 因而不斷待在北京。后來, 由于
公司不斷拖欠工資且討要無果, 劉勺軍選擇了辭職。此時的他很想家, 很想回去看看爸媽, 可由于身無分文, 他就把心一橫: “走回家去! ”
北京到
臨沂有800多公里路途, 劉勺軍就這樣一步一步走著。3月17日到3月27日, 10天時間他沿路從北京走到
濱州。劉勺軍說, 路上餓了, 他就翻渣滓箱找吃的; 晚上困了, 就直接睡在路旁; 夜晚冰冷, 他就蓋上從路邊撿來的破被; 身上僅有的幾毛錢, 也是從路邊撿到的。
聽完敘說后, 劉勺軍的父親劉中海淚流滿面——他沒想到孩子受了這么多罪。劉中海說, 他十分感謝
濱州市救助管理站能送劉勺軍平安回家。回家后, 他會在左近給劉勺軍找個工作, 不會讓他再出遠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