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甘孜
墻體廣告 3月30日,北京市發布2016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定,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已由教育部審批完成,將于2017年啟動高考綜合改革。至此,全國各地已有十多個省份正式公布高考改革方案,標志著我國教育的深度改革已經進入實操階段。
縱觀各省份已經公布的改革方案,基本是對2014年國家頒布的高考改革實施意見的具體落實。不過,根據各地實際情況不同,新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還能看出幾個鮮明的特點。
“統考+選考”模式 增加考生選擇性
在高考成績的計算上,幾乎所有已公布改革方案的省份都選擇“統考+選考”模式,即語、數、外3科統考成績加上學生自主選擇的3門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科目的成績。稍有不同的是,有些省份選擇的是“6選3”,有的省份給出的是“7選3”,但是本質相同,即從6門或7門科目中自主選擇3門計入高考成績。
因為學生是從6門或7門中進行自主選擇,這也就打破了過去的文科和理科的界限,使文理不分科成為可能,也使學生們根據自己的特長和興趣進行學習和選擇成為可能。
與高考科目變化相對應的一項措施是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不少省份也公布了改革時間表。比如,北京將從2017年啟動高考綜合改革,從秋季入學的普通高中起,年級開始實施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實行合格性考試和等級性考試,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的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成績以等級呈現,其他科目一般以“合格、不合格”呈現。
大部分省份在方案中都提到了外語將實行一年兩考的模式。從高考科目上的這些變化可以看出,各省高考改革方案都突出了增加考生選擇性的特點,學生既可以自由選擇在什么時間完成考試——學生可在高一時就完成自己的英語考試,也可以自主選定哪些科目參加合格性考試,哪些科目將計入高考成績。這些措施真正實施后,將減輕學生集中應考的壓力,也會改變過去高考“一考定終身”的弊端。
錄取批次合并 錄取更加公平
這些已經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中,多個方案都提到高考錄取批次的“合并”。
河北省的高考改革方案中明確提出2016年將合并本科二、三批錄取批次。
江西省也提出,今年將合并文史、理工類本科第二、第三批次,合稱為本科第二批次;2018年起將合并藝術、體育類第二、第三本科批次;從2020年起,進一步減少錄取批次,優化平行志愿投檔和錄取辦法。北京市也提出將取消本科三批,與本科二批合并。
一些專家認為,合并本科二批、三批將有利于消除社會對本三錄取高校畢業生的偏見,推動民辦本科院校和獨立學院發展,有利于今后高校畢業生平等就業。
除了第二、三批次的合并外,一些省市還提出了合并第一、第二招生批次。比如,
上海市提出將從2016年起合并本科第一、第二招生批次,并按照學生的高考總分和院校志愿,分學校實行平行志愿投檔和錄取。
山東省也提出,
山東高校錄取從明年起將不再分一本二本。
這樣,傳統的“一本”和“二本”的區分沒有了,所有的本科院校都在同一個平臺上供學生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