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鶴壁墻體廣告 清明節時期,
洛陽市首次舉行的“我愿化作一棵樹”節地生態樹葬團體公益活動在鳳凰山紀念 園發動。此活動經過推行社會免費公益自愿搜集,安葬者選用不留名、不立碑、骨灰不保存,運用降解骨灰盒落葬,到達骨灰主動分化、回歸自然、土地循環使用、 維護生態環境的意圖?!↑S政偉 攝
又是一年清明時。清明節是中國最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已有2500多年前史。大家在清明思念祖先,寂靜思索,追古懷遠,知死樂生,尋找春天新的期望。
回歸自然生態安葬理念漸入人心
伴跟著2016只“安全鴿”的放飛,“北京市2016年骨灰撒海清明公祭典禮”在長青園骨灰林基地骨灰撒海紀念碑前舉行。數百位骨灰撒海亡者的親屬來到這兒,表達對魂歸大海的親人的懷念。
這些年,骨灰撒海在北京市民中的承受度逐步進步。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陳衛東介紹,自1994年到2015年,北京共舉行339批次骨灰撒?;顒?,1.37萬余份骨灰投入大海的懷有。
上海從2006年開端研討推行小型墓和樹葬、草坪葬等節地生態葬式。經過不斷努力,
上海葬式構造現已悄然改動。2015年,
上海市民挑選節地生態葬的已達41%。
湖北各地大力推行節地生態葬。
武漢市民政局社會事務處負責人介紹,
武漢市1997年開端探究樹葬,現在樹葬漸為市民承受,僅孝恩園陵寢就有樹葬逝者4200人,變成
武漢市最大的樹葬公墓區。
本年2月,民政部等九部分聯合印發《對于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輔導定見》,鼓舞市民施行生態殯葬。節地生態葬是推動殯葬改革向更環保、更低碳展開的必然趨勢。
用文明看護清明綠色祭祀漸成風尚
記者了解到,一些文明環保的祭掃方法悄然興起,社會各界正在用文明看護清明。
亮馬河畔,新宣布綠色的柳枝上系著一串串千紙鶴。老大家組織起來,朗誦詩歌思念英烈;孩子們將親手制作的河燈放入水中,這是北京市東城區東直門街道展開的清明文化節上的場景。
2日是清明小長假首日,
武漢14家經營性公墓迎來98.8萬市民祭掃。記者看望發現,鮮花祭掃市民顯著增多。
廣州市本年持續大力倡議無煙拜祭、鮮花拜祭等新式祭掃方法,銀河烈士陵寢本年專設了約350平方米的無煙拜祭區,并免費供給鮮花、愛心卡、 黃絲帶等拜祭用品供市民取用。3日,還有市民在此偶遇前來拜祭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霸蹅儸F已接連五六年在無煙拜祭區祭掃了,這種方法極好。”他說。
本年是
南昌市上墳人群最密布的瀛上墓區施行全部“禁鞭禁燃”的第三年。2日下午,記者在墓區看到,絕大多數市民自覺不帶香燭、鞭炮、冥幣等紙扎祭祀品進入園區。路旁邊小攤販的祭祀品也已更新換代,除了受歡迎的鮮花和紙花,還有黃絲帶、小型花圈等。
網絡祭掃漸成風潮,網上祭掃市民不斷增加,為滿足市民不一樣需要,
湖北不少陵寢本年還推出
手機APP和微信
大眾號。
只需追思情感在,一束鮮花、一篇祭文,就是對祖先最佳的祭奠。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清明節古時又叫郊游節,不是單純的祭祖和上墳,還有郊游、蕩秋千、打馬球、拔河、斗雞、蹴鞠、撲蝶、插柳等一系列風俗活動。因而,清明既有慎終追遠的感傷情懷,也有歡喜賞春的喜慶氛圍。
清明時節,郊游賞花是不辜負春色的最佳挑選。據攜程旅行網數據,本年清明,
江西婺源、
安徽黃山、
河北趙縣等傳統聞名賞花名勝照舊人流如織。武大櫻花的盛名也讓旅客將目光投向了各大高校內怒放的花卉。
清明小長假首日天氣晴好,北京市屬各大公園的絢麗花卉烘托出一幅幅漂亮的生態畫卷,玉淵潭公園櫻花節、北京植物園桃花節、陶然亭公園海棠春花節等春花活動迎來洶涌“賞花人潮”。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數據顯示,2日各大公園游客量累計突破50萬人次。
風俗專家表明,跟著清明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每年的清明都會形成短途出行和國內賞花郊游旅行的小頂峰。而這也恰恰闡明,清明節不只是哀思之日,也變成一個富于日子情味,裨益身心健康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