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廣東海警三支隊海警44102艦上的官兵多了起來,他們是來緬懷“最美海警”張旭的。“班長,你見過他嗎?”“沒有,我來的時分他曾經走了。”這是昨日一位一期士官帶著幾名新兵到張旭房間獻花時的情形。張旭的宿舍仍然定期清掃,“張旭班”每周的班務會都在這里停止。
時間回到2013年7月16日,休假在
河南老家的張旭,照顧好生病的母親,想去看看莊稼地,剛一出門,就聽到旁邊河溝傳來的救命聲,張旭立刻沖了過去。連日的暴雨構成了山洪,氣勢洶洶。村民蘇運學的大半個身子已沖入水中,湍急的水流沖斷了他拉住的最后一根雜草,朝下游漂去,張旭沖到溝邊,順著斜坡去抓蘇運學,剛抓住衣服一角,不想腳下的泥土垮塌,張旭一下栽進水中,他順勢推了蘇運學一把。蘇運學得救了,張旭卻走了。
公安部邊防局政治部批準張旭為烈士,并為其追記一等功,先后取得“
河南省見義勇為青年”等殊榮,并入選2013年10月“中國好人榜”和2013“打動中原”十大人物。
逝者安息 生者撫慰
張旭走后,家里的頂梁柱倒了,一家幾口的生活擔子重了。張旭的戰友們對張旭家庭的艱難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我們捐款吧,不論幾,都是一點心意。”戰友李志強在海警44102艦艦務會上說,“張旭是我大學師兄,更是我軍旅生活的帶路人,我想幫幫他。”于是大家盲目發起了捐款行動,從一艘艇到另一艘艇,到后來全支隊的官兵都參與了進來。張旭走后的一個月時間里,戰友們合計捐款4.5萬元,送到了張旭家中。
“我們還得幫助處理他們以后的生計問題啊。”支隊政委鄭太橋說。于是,政治處王明波主任專程趕往張旭老家,積極與
駐馬店市和泌陽縣
公安、宣傳、民政等部門溝通諧和,最大限度為張旭家眷爭取支持,終于為待業在家的妻子處理了工作問題——在當地的小學當上了教員。
被救者蘇運學今年曾經44歲,不斷在家務農,每年春耕期間,都會到張旭家幫助耕地。農忙時,三天兩頭往張旭家跑,幫助干農活;閑時,一個星期也至少來一次,陪張旭父親喝喝小酒,關懷老人家的身體和生活狀況。過年過節更是大包小包的往張旭家拿東西,就像他說的“人家把命都給我了,我能做的就是讓他沒有后顧之憂”。
傳承肉體 忠于任務
張旭在海警44102艦的房間永世保存,他帶過的班被命名為“張旭班”,如今班里的人根本上都成了業務的主干。
班長賀養鵬今年升任一級警士長,這可是士官的最高警銜,好比軍官的上將。往常,他都這樣給新同志上第一節課:一手拿著張旭的工作筆記本,一邊講著張旭見義勇為的事跡和愛崗敬業的工作態度。“我能做的就是把他的故事講給我一批又一批的兵聽,為你們樹立典范,給你們定下工作規范。”他在新兵的第一次班務會上都這樣說。
還有二期士官周軍因業務精深,被調往新艦艇擔任機電班長;還有二期士官李風云,表現突出,2013年獲評三等功;還有一期士官汪一威,13年和14年連續兩年獲評優秀兵士,去年被批準參加中國共產黨……
他們都在普通崗位,以工作成果傳承著張旭的優秀作風和高尚品德,并將在新的崗位傳承下去。
現任
廣東海警船艇修理廠消費供給處處長的王峰,當時是張旭的指導,他在承受筆者采訪時表示“張旭同志走了,留下了珍貴的肉體財富,我到哪里,就要把他的肉體傳承到哪里。”海警三支隊政治處主任王明波也表示:“張旭是我們支隊的英雄,要把他的事跡重新整理,展現在我們新的榮譽室里,讓后來的官兵都能向他學習。”
同樣的河溝 同樣的水流
2015年8月10日,政治處干事路健同志,休假在
廣西東興旅游期間,玩水上漂流時,后一只漂流船忽然在激流區翻船,上面的人是一對夫婦,他們同時掉進了水里面,丈夫抱住了石頭,妻子不幸被水沖走了。看著湍急的水流和大小不一的石頭,丈夫不由大聲呼救“救救我老婆”。
正在下游緩流區的路健看到了夫妻落水的全過程,在這危在旦夕的時辰,他和船上的另一名游客努力調整著船的方向和速度,讓船停留在緩流區,在快靠近妻子時,路健不顧受傷溺水的風險,縱身跳進亂石叢生的河流中,一手抓住船沿,另一只手抓住了沖下來的妻子,勝利把妻子救上了岸。
同樣是河溝,同樣是湍急的水流,同樣的伸出了手,他們來自同一個集體——
廣東海警三支隊。
“英雄基因”孕育“英雄高地”。近年來,
廣東海警三支隊不斷以張旭的事跡教育官兵牢記任務,忠實履職,踐行當代反動軍人中心價值觀。這個支隊近兩年緝私總案值約5300萬,順利完成北部灣巡查監管任務以及各項維權執法工作,圓滿完成
廣東省第十四屆運動會的水上安保戒備任務。在防抗臺風“威馬遜”和“彩虹”時,合計輔佐90余艘各類船舶進港避風,緊急勸離、轉移
大眾1100余人。
英雄已逝,肉體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