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水不忘挖井人,清明時節祭忠魂。清明節前后,各地
大眾憑吊烈士陵園,傳承先輩肉體,誓為完成中華民族巨大復興不懈斗爭。
4日上午,不少北京市民來到萬安公墓的李大釗烈士陵園。小學五年級學生李逸霏小姑娘筆直地站在李大釗先生的塑像前,嚴肅地獻上少先隊隊禮。她今年是第一次參與由舅爺爺馮景華組織的家庭祭奠活動。
轉業軍人馮景華老先生祖孫三代前來祭奠李大釗。他說:“我帶孩子們來祭掃李大釗先烈,前后有快30年了。飲水不忘挖井人,我們不能遺忘為了民族解放舍生取義的反動先烈。”
去年3月11日,
上海市
公安局閔行分局交通警察支隊二中隊民警茆盛泉在執勤時不幸殉職,留下了懷孕已9個月的妻子。
又是一年清明至,蒼松翠柏祭英魂。茆盛泉的妻子魏雯昀說:“茆盛泉生前沒有見過本人的孩子。等孩子再大一點,我會帶他去烈士陵園,通知他‘你的爸爸是個英雄’!”
參與祭掃活動的
公安民警紛繁表示,英烈的肉體之火生生不息,我們將接過他的接力棒,在他戰役過的中央繼續據守。
清明期間,
陜西各地干部
大眾、青年學生紛繁走進烈士陵園,祭掃陵墓、緬懷先烈。在反動老區
延安,各界
大眾也紛繁到“四八烈士陵園”“劉志丹烈士陵園”“謝子長烈士陵園”停止祭掃。
謝子長烈士陵園坐落在
延安子長縣瓦窯堡東北部的走馬梁山腳下,周圍白墻環繞,大門上鑲著意味反動的紅五星和鐮刀錘頭。在陵園的留念堂里,鐫刻著毛澤東給謝子長的題詞:“民族英雄”“雖死猶生”等。
60歲的謝金儒是陜北紅軍和蘇區重要創立人謝子長的重孫。他說:“只要你走進歷史,才干感遭到老一輩的光芒進程。”
3日下午,在
新疆烏魯木齊烈士陵園人民英雄留念碑下,陵園高處的平臺上并排矗立著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陳潭秋、毛澤民等5位烈士的墓碑。不少市民掏出隨身攜帶的紙巾,不時擦拭著被細雨打濕的墓碑。
4日的拉薩,藍天白云、晴空萬里。西藏自治區及拉薩市機關單位工作人員、軍人、
大眾前來祭掃烈士墓。
在孔繁森的墓碑旁,松樹上掛滿了紙質白菊和“哀念”字條。孔繁森生前收養的貢桑旺姆說:“我和哥哥從小失去了父母。爺爺(孔繁森)收養了我們。他教會我們誠懇做人。我也會教育我的孩子們像他那樣做人,讓我們社會愈加暖和。”
“是他們用犧牲換取安寧,是他們用熱血保衛正義。”4日,
湖南省
公安廳在多個新媒體平臺推出視頻短片《三湘從未遺忘》,祭奠新中國成立以來本省犧牲的
公安英烈。
湖南公安在線新媒體工作室主編禹亞鋼說:“推出祭奠短片,就是想向社會傳送正能量。”
今年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成功80周年。據
青海省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崔永紅引見,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2.18萬人曾西渡黃河。在反動武裝的“圍殲”下,簡直全部壯烈犧牲。
清明節前夕,在
青海省西寧市的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烈士陵園正中,矗立著10多米高的留念碑。留念碑后是一個直徑近十米、用水泥砌成的無名烈士墓,周圍放滿了菊花。西寧市紅星小學的孩子們以詩歌朗讀的方式緬懷反動先烈。
清明節前,記者來到西藏林芝市邊境縣城察隅英雄坡留念園,這里總共安葬著447位反動烈士。察隅縣四面環山,憑欄而望,整個縣城盡收眼底。穿城而過的察隅河千百年來奔騰不息,似乎述說著過往,又昭示著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