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4月,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轉數據行將發布。多方剖析以為,固然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但近期發布的多項經濟指標均不同水平地反映出經濟呈現企穩跡象,估計一季度GDP增速為6.7%左右。
國度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現,3月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2%,比上月上升1.2個百分點,自去年8月以來初次回到榮枯線以上;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8%,比上月上升1.1個百分點,為近兩年來的較大升幅,略高于去年同期程度。
國度統計局效勞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表示,一些積極變化開端顯現,隨著春節過后企業集中開工,以及近期供應側構造性變革加快推進,制造業消費和市場有所回暖。近期固定資產投資上升,
房地產市場回暖,對消費和消費也帶來一定的促進作用。
受穩增長政策措施的效果不時顯現和
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上升影響,今年前2個月投資增速小幅上升,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10.2%,增速比去年全年進步0.2個百分點。受工業企業產品銷售增長加快,以及石油加工和
化工行業盈利大漲的影響,今年前2個月范圍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4.8%,改動了2015年全年利潤降落的場面。同時,
房地產去庫存進度明顯加快,今年前2個月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長28.2%,增速比去年全年進步21.7個百分點。
今年前2個月全國全社會用電量累計876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2月增速到達4%。此外,2月居民消費價錢(CPI)環比和同比漲幅均有所擴展。受局部工業行業出廠價錢漲幅擴展或降幅減少影響,工業消費者出廠價錢(PPI)環比和同比降幅繼續收窄。
中國社科院近日發布報告以為,一季度經濟增速或在6.7%左右。報告指出,由于一季度經濟增長工業回落沖擊較大,但投資企穩,充沛思索效勞業加快增長的要素后,估計當季GDP增長6.7%左右,較去年四季度增速下滑0.1個百分點;居民消費價錢溫和上漲2.2%左右。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討所研討員梁婧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一些要素將有助于經濟企穩:一是投資完成"開門紅",投資構造分化明顯,新開工項目迸發式增長;二是
房地產去庫存進程明顯加快,銷售量價齊升帶動了前端土地和投資開發市場企穩,市場格局發作了嚴重變化;三是能源和原資料價錢呈現新變化,PPI降幅收窄,CPI漲幅擴展。中國銀行估計一季度的GDP增長率為6.7%。
方正證券首席宏觀剖析師郭磊表示,從需求端的角度看,目前一些趨向正在強化。他也以為基建和地產前2個月表現釋放出積極信號,并指出這輪鐵礦石、原油和金屬價錢反彈帶動了不少行業的景氣度和預期,后續工業企業利潤和制造業投資大約率會隨PPI上升而觸底上升。
關于經濟改善的可持續性,海通證券剖析師姜超表示,3月經濟形勢改善幾成定局,地產銷量高增,乘用車、
家電銷售逐步回暖指向終端需求較旺,而工業品價錢普遍上漲、各行業庫存持續去化也印證需求改善。同時,3月電力耗煤降幅收窄,鋼鐵、
化工開工大幅走高,意味著需求回暖和盈利改善已帶動消費擴張。但將來經濟存在三大隱憂,令改善持續性存疑:一是地產銷量增速反彈易因高基數衰竭,二是盈利改善持續性仍待察看,三是美圓加息懸而未決,或對國內經濟構成沖擊。
梁婧也表示,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前2個月一些重要經濟指標還在繼續回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效應疊加,經濟企穩的根底不結實,自主增長動力仍然缺乏。工業、投資、消費等一些重要經濟指標增長放緩,進出口增速更是大幅下滑,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
為應對將來的下行壓力,保證經濟運轉堅持在合理增長區間,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討院經濟開展研討組倡議,要財政貨幣政策互相配合,供需兩端著力。從財政政策看,一是恰當增加必要的財政支出和政府投資,二是實行減稅政策,降低企業本錢和進步企業運營效率,三是階段性進步財政赤字率。從貨幣政策看,要堅持適度的貨幣供給增速;配合供應側變革,為實體經濟提供適合的活動性,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本錢;變革錢匯率構成機制,避免錢匯率競爭性貶值等。